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龙头企业担当新“农夫”

2014年02月16日06:45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龙头企业担当新“农夫”

  湖北日报讯 记者许琳 通讯员赵林武

  从3000亩到4万亩,一个加工企业,为何不断流转土地兴办优质水稻基地?

  9日,记者冒雪赶到地处团风县的黄冈东坡粮油集团公司探寻答案。

  经营主体唱戏

  步入东坡集团大门,一幅大别山区域彩图格外打眼,以东坡粮油集团为基点,数十条红线伸向黄州、罗田、英山、红安、麻城、安徽金寨6个县市区及团风所有乡镇。

  “这是我们的土地流转图,有4万多亩,目标是瞄准湖北、安徽、河南3省6市大别山区的平畈土地,实行整村流转、规模经营,想在两年内搞到8万亩。”集团董事长陈建友介绍。

  4年前,陈建友还只是团风一家粮油加工厂的老板。看到周围不少地荒着,农作物产出率低,他动起脑筋:何不搞优质水稻种植、加工一条龙,把摊子搞大一点?于是他联合几个生意伙伴,成立东坡粮油集团,开始找田租。

  团风县决策层敏锐地发现,这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好机会。县里因势利导,出台了建设大别山区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内容是以东坡粮油为经营主体,流转集并农户分散的土地,兴办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2009年春耕前夕,在上巴河镇八里畈村等3个村启动试点。

  起初,部分村民听说田要给别人种,以为政策要变,想不通。县里专班干部和企业多次上农户门宣讲政策,还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经几轮算账对比后,绝大多数村民认识到这是好事,愉快地与东坡集团及村委会签了“双保险”合同,每亩年租金500元。

  结成互利伙伴

  投入120万租金,一下子租下3个村的几千亩地,开始陈建友心里还只打鼓:没买农业保险,遭灾咋办?无成熟的种管模式,怎么种?

  于是,他首先请来丰收农机合作社加盟。上级财政的综合土地治理项目和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到位,财政和企业联合,亩均投入1000元,改造流转来的中低产田,让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便于机械化作业。

  如今,与东坡联手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7家,它们既是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又是东坡集团的子公司,按合作协议各司其职,收益分红。丰收农机合作社承担项目区全程机械化作业;兴隆优质稻合作社安排种植布局,科学实施田间管理;顺清植保合作社按绿色标准实施生物防治。华农大、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也受聘成了基地智囊,全程指导绿色种植。

  东坡集团副总经理黄林刚说,近4年集团与专家合作研发水稻有机、绿色、无公害系列品种14个;种植的香稻亩均获利1230元,加工的“东坡银粘”精米率达53%,打进武汉各大超市。

  “流”出多赢格局

  土地流转整村推进,好处显而易见。全程机械化推进了粮食不落地工程,减少浪费。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提升粮食精品率,亩均增收千元以上,带动企业与各合作社共同赢利。企业掌握了优质粮源,创出了精米品牌。

  农民也从单家独户的传统劳作中解脱出来,外出打工或进基地帮工,还坐享各项直补与土地租金。仅2013年,基地安置当地劳力到基地帮工1000人,企业发放工钱1200万元。

  东坡集团自办示范基地,还辐射带动团风发展绿色水稻10万亩、无公害水稻27万亩。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还解决农村老弱病残承包地无人管,抛荒田无人种,低产田退化等问题。采取生物杀虫、稻鸭共养,改善了生态环境。

  部分村整村土地流转与迁村腾地相结合,还让一部分农民住进社区新房,生活品质提升。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