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卢世高
立春过后,虽然下过几场小雪,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声音近了。
农民是富于创造力的,一曲《九九歌》把节令、农事连到一起: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
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是节气歌,冬至日“进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
《九九歌》是播春图,从头九初冷,到三九严寒,再到九九变暖,跨越了冬季,连接了秋天和春天。从冬至算起,“九九加一九”当是春分前后了,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自然“耕牛遍地走”了。村里的老把式扛着木犁牵着牛出村了,他们赤着脚,卷着裤腿,穿着单褂,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那牛轻轻地甩着尾巴,顺从地跟着走。下田了,老把式给牛套上轭,接上犁,开始在田里画圈,外到埂里到岸,都是一圈套一圈的相似形,比几何老师画的还要规则,还要漂亮。老把式吆喝着,牛呼哧呼哧地往前奔,黝黑的土壤翻了开来,空气里洋溢着新翻泥土的清香,引来成群的鸟儿在土块上跳跃寻食。老把式的逍遥劲儿来了,把歌儿送出老远老远:“这坵田啦哟嗬哟,我来犁啦吖嗬嘿,犁三遍吖哟歪子哟,谷满仓吖哗钟儿。”
“耕牛遍地走”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喜悦。在那个时代,牛是农民的命根,是农业的靠山。农民依靠牛,把一畈畈的田、一垄垄的地犁过来耙过去,把精耕细作真实地写在土壤里;农民依靠牛,改造着自然,丰富着生活,开创着历史。如今的农村推广机械化,牛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和作业方式很难见到了。在细雨霏霏的初春,在布谷鸟欢叫的时节,那耕牛遍地走的美丽图景,只能去梦里追寻了。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