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记者 陈薇薇
记者:最近有一份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江苏省以17个5A级景区排名第一,浙江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分别以11个、9个尾随其后,而广东省的5A景区数量为8个,位列第五,其中包括了佛山市西樵山景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韶关市丹霞山景区、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和深圳市观澜湖休闲旅游区。请问广东这个数量的5A景区算多还是少?相较于广东经济GDP排名全国第一以及全国第一旅游大省的名号,广东5A景区的数量应该要有多少才合理?
庄伟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GDP排名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旅游大省并迈向旅游强省进程中,目前只有8个5A景区,是难与享誉国内外的名号相匹配的。广东5A景区的数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粤东的潮汕地区、粤东北的河源万绿湖、粤西湛江的湖光岩、粤西阳江的海陵岛、粤西云浮六祖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及珠三角的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等都具备创建5A景区的实力,所以就目前而言广东还应该有5到7个的空间。
郑泽国:我认为广东的5A景区严重偏少,和广东目标旅游强省的地位不相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认识问题。很多景区没有认识到创建5A对于企业品牌的作用,同时这也暴露出广东旅游景区的发展问题,比较急功近利,求短平快,而不是长期发展。
记者:为何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在打造5A景区方面有较好的成绩?除了自然历史资源等原因外,是否还有其他后天的原因?其中有哪些广东可以借鉴的经验?
庄伟光:5A景区打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从上至下对旅游发展价值的认识度、理念、意识,对旅游发展的重视度等问题,深层次则反映了文化的底蕴。此外,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就会更好地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积极、主动、品牌、信心、力量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郑泽国:这是发展理念的问题,以江苏为例,如灵山大佛景区多年来一直不停地投入,最终把本身景区打造成复合型的产品集群,但是广东多年来除了华侨城和长隆的旅游集团以外,持续不断投入的精品旅游景区太少,由此形成了产品层面的差距。广东对此需要反思,很多景区总是觉得产品差不多就行了,如温泉和漂流精品太少,精品意识的缺乏导致了景区缺乏持续不断的投入。
记者:广东还应当作出哪些努力?从景区角度出发,应当如何提升才能达到5A标准?
庄伟光:我觉得广东创建更多5A景区的难点还是对旅游发展价值的认识度、理念和意识,对旅游发展的重视度提升以及文化的沉淀厚积薄发。广东要从上至下全社会提高5A景区能带来什么的认识,以创新的理念、全球的视野、历史的高度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接下来,每个景区都需迈过旅游交通、旅游安全等12道坎,严格按照国家5A标准。
郑泽国:5A本身是产品的质量标准,不是资源的评定标准。广东景区需要针对游客的需求做一些旅游配套软硬件服务的提升,其实只要经过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的。总体来说,广东和江苏5A景区数量差距的背后是产品层面的差距,根本还是在于发展思路的差距,广东景区有点“小富即安”的思维,需要学习其他省份的景区进行思想的解放和突破。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