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
如果你想象的仅仅是身着名贵服饰、谈吐高尚的华尔街雅皮士们,那么,打开《华尔街之狼》,真的会吓一跳:一面是少年裘马多快意,26岁时身家千万,曾3分钟内轻松赚取1200万美元。另一面,糜烂堕落与人性的贪婪罪恶,卷首就粗暴地扑面而来,毫无缓冲……
文/杨杉
获奥斯卡7项提名影片的《华尔街之狼》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的男主人公乔丹·贝尔福特始创了Stratton公司,在他的交易室中有近1000位经纪人,大多数是20出头的英俊男女。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所赚的钱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一个股票经纪新手第一年收入如果低于25万美元,能力就会受到质疑;到第二年低于50万美元就会被认为毫无价值;到第三年少于100万美元肯定会成为周围人取笑的对象。
“刚刚好”的“金手铐”
Stratton式的生活是:开着名贵跑车、在最高档的餐厅就餐,穿2000美元价格起跳的定制西服,在长岛美妙的黄金海岸上居住。你能想象到的彰显挥金如土荒唐生活的事件,高频率地撞入眼帘。他们疯狂地赚钱,就像没有明天;他们也疯狂地挥霍,就像没有明天。
书中,乔丹的父亲,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一个成长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大萧条时期,厌恶冒险、抗拒任何形式改变、受过良好教育的注册会计师,对于“毁灭性的”过度挥霍不解。
瞧,乔丹是如何向父亲解释的:“让他们身无分文则更容易掌控他们。你想想看,他们每一个人都完完全全被汽车、房子、船和其他奢侈品套牢了。如果他们领不到工资,哪怕只是一个月的工资,他们就有麻烦了。这就好比是给他们手上戴了副金手铐。”
再环视周遭检讨自我,房奴、车奴、卡奴……我们在何处丢盔弃甲?
“金融敲诈”游戏
乔丹沾沾自喜于Stratton对付所有客户的撒手锏,即以低于现行市价的价格发行新股票,然后再将其出售,凭借交易室的威力赚取巨额利润。更令人惊讶的在于,乔丹称这个聪明的“金融敲诈”游戏甚至被诸多华尔街最负盛名的公司采用——如果某家资产达10亿美元的公司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它就会遭到其他公司“毫无歉意”的迎头痛击。
让我们看乔丹在书中描述的由Stratton担任主承销商的鞋业公司IPO操作手法:在以5.5美元价格IPO的200万组股票中,100万组将进入乔丹的代理人账户,之后乔丹再将100万组股票以每股5~6美元的价格从代理人处重新购回,放入公司自有账户中长期持有。然后利用交易室的巨大威力,炒热股票,使每股单价飙升至20美元。
读到此,心里不禁要为追风而行后知后觉的“小散”们捏一把汗了。
然而,收益从来就和风险相伴相随:证券管理人能放过这样的挑衅?即使是谨慎到一直用10或15年前旧钢笔——即使不得不倒签文件日期也不怕联邦调查局用气相色谱仪断定墨水的年代——的阿尔·艾布拉姆斯也有马失前蹄折腾到监狱的时候。乔丹也坦言:怕啊!读到此,心下了然,原来刺激无比的财富游戏中伴随乔丹的不仅是获利的欣喜若狂还有惴惴不安时常来骚扰。
当你再了解到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同名小说,还是根据曾经的“股市罗宾汉”自传改编的,多金贵公子10年成诈骗犯、瘾君子、阶下囚,不知你是感到孤月寒光下惊遇狼的悲凉唏嘘,还是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善恶终有报击案叫好?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