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肖慧芳在电影《开国大典》中饰演宋庆龄
沈虹光
人物名片
肖惠芳: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称号;在影片《开国大典》、《陈赓蒙难》等影视剧中六次扮演宋庆龄,是我国第一个扮演宋庆龄的演员,受到宋庆龄先生接见、指导和首肯。《同船过渡》饰方老师获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女主角奖、话剧金狮奖,《临时病房》饰刘大香获全国小剧场优秀演员奖。业绩入录《中国艺术家词典》、《华夏妇女名人辞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湖北文艺家传略》,获中国文联颁发从事新中国文艺六十年荣誉奖章。
春节前开茶话会,肖惠芳来了。有点气喘,腰有点躬着,一走一崴的,手上还奇怪地提着个折叠的塑料凳。我赶紧把凳子接过来,问带这个干嘛?搬家呀?
她笑了起来,笑声还是嘎嘎的,说脚不好,腰也疼,走不多远就要歇一歇。她把凳子展示给我看,说很轻,提起来可以撑着地,打开就可以坐,很方便。
我很意外,说走这么点儿路都不行啊?
她说也不是一点儿不行,只是出来参加活动,不想给人家添麻烦,自己带个凳子,防备着,万一不行就坐一坐,好一点儿。
这么一说就有点替她担心,脚不好是遭遇车祸的旧伤,现在腰间又增一新疼,八十岁了,可不能大意。便挨着她坐,看她一起身就连忙搀扶。她笑笑,也欣然接受。
会后晚餐我还是挨着她,一起坐在长条餐桌的边边上。都是文艺界的专家,很随意,也很热闹,不知谁提了一个头,大家就你一段歌我一段戏地唱起来。朱世慧主持,拿着话筒站在中间,忽然就转向我们这边,笑问:肖老师,来一段?
我不敢替她应承,自助饭菜都是我们过去给她取回来的,上去表演总不能提着折叠凳吧?我就转脸看她:行吗?
嗨,她竟然不理睬我了,笑就站了起来。
我还是担心,说哎哎你就在这儿吧!我是想让她原地表演。她还是不理我,胆子真大,居然不提折叠凳,也不要我搀扶,带着笑就慢慢走向中央,从朱世慧手中接过了话筒。
话剧演员能来什么呢?只有朗诵,这是话剧演员的基本功。可在觥筹交错之中,字正腔圆的朗诵简直就是宣读课文,实在不适宜。所以逢到这种场合,搞话剧的一般就来个小品或搞笑段子,举座皆欢。
肖惠芳却偏偏选择了朗诵。这是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早就听她朗诵过,不止一次。以前她身体好,嗓子大中气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掷地有声。她还会配上一些手势动作,就是一个常见的当然也不错的朗诵节目。
这天很奇怪,好像没有听过的,耳目一新。
声音仍然清晰,吐字归音也不用说,老艺术家的技术无懈可击,堪称台词课范本。这天的不同在哪里呢?也许是我变了,秋来岁去,体悟不一样了;也许是她变了,耄耋之年,什么都经历过了,没有了慷慨激昂,更多的是超然物外的从容淡定:“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她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地朗诵,什么手势动作也没有做——估计她也做不了,一手拿话筒,另一只手得保住身体的平衡,到底老了,没有把握不敢乱动。这反倒好,除却了一切干扰,干干净净的,只有深邃而睿智的诗句:“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好的朗诵就是这样厉害,让你突然对诗句的深意大彻大悟。《理想》你是知道的,阅读过的,朗诵却让你知道了自己的忽略,并让你为自己的忽略而惭愧。
朗诵完了,一崴一崴地回到座位上,几个人都站起来为她拉椅子。
晚上我送她回家,然后自己回家。进门不一会儿,电话响了,是她。说刚刚接到一个电话,要她明天去洪山礼堂走台,一年一度的省委省政府团拜会邀请她朗诵《理想》。她有点慌,问我行吗,还问穿什么好,她还没有服装呢。
我说今天穿的红毛衣就挺好。
第二天一早她就穿着红毛衣去走台。感觉到周围的眼光都有些担心,因为节目早就安排好了,突然把她加进来,原先的节目还得撤掉一个,节目单也要改,她行不行呢?导演安排配了点音乐,怕她“干说”太冷。她也不管你音乐不音乐,还是按自己的说,大家就盯着看。一遍下来气氛就不一样了,都有了信心。
演出时主持人在边幕里看,感动得不得了,接着上场说连接词,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导演也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没有想到,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她曾到北京参加号称“东方红之二”的《中国革命之歌》演出,扮演宋庆龄。每天从驻地到剧场有几十分钟车程,为打发时间她就一小段一小段地背诗。一位为剧组服务的解放军战士手中有流沙河诗集,她借来翻看,就看到了《理想》。见她喜欢,战士就把诗集送给了她,这是1982年。
她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朗诵《理想》的,已经朗诵了三十二年。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