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开埠工业(1861年)
外商办厂超过50家
制茶是当时汉口最大的工业,出口占全国6成。
德国商人办了5家蛋粉厂,返销欧美,是中国最早的蛋品加工厂,出口占全国一半。
英美主要涉足烟草,拥有英美烟公司六合路制烟厂、硚口制烟厂,是辛亥革命前武汉最大的外资企业。
代表企业:顺丰砖茶厂(俄商所办,武汉最早近代工业企业)
清末“汉阳造”(1890年)
洋务运动后,武汉开了21家工厂,其中17家是张之洞办的,最大的企业是汉阳铁厂。
当时全国17%的官办工业都在武汉,冶炼、造纸全国居首,纺织仅次于上海。开埠至辛亥革命50年间,武汉民营工厂约120家,规模全国第二。1911年世界博览会上,10项产品代表“武汉造”获奖。
代表企业: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及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
“一五”时期(1953年)
投入钢铁、机械、船舶制造等重工业
由重商城市向内地重要的工业城市转轨,新建、扩建工厂达160多个。至1957年,武汉工业总产值12.69亿元,几乎为“一五”前的一倍。5年当中,国家在汉投资15亿元,超过35%放在工业。
代表企业: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武汉肉联厂、青山热电厂、国棉一厂等。
“五朵金花”时期(1980年代)
轻工业一枝独秀
1980年,武汉工业总产值首破百亿,轻工业一枝独秀,比重达45%。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录机、电视机、毛线、呢绒等消费品成倍增长,尤以“五朵金花”为代表。
代表企业:长江音响、荷花洗衣机、红山花电扇、希岛冷柜、莺歌电视等。
工业倍增(2011年至今)
形成汽车、光电子等产业集群
年工业投资超过2500亿元,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项,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2项。工业重心瞄准汽车及零部件、移动互联、生活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大众消费领域。2012年起,武汉GDP接连跨越8000亿、9000亿,并将在今年迈入万亿。
代表企业:通用汽车、联想移动互联基地、格力产业园、东风格特拉克、东本二厂、神龙三厂、雷诺等。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