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桃坪羌寨曲折如迷宫

2014年03月23日07:0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桃坪羌寨曲折如迷宫

四川丹巴县大金川旁的集中型村寨

  名家讲古之藏羌碉寨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四川西北部的藏族、嘉绒藏族和羌族的村寨往往都有高耸的碉楼,但碉楼在这些族群中的记忆却有所不同。康巴藏族村落的居民住宅一般没有碉楼的痕迹,他们对遗留在他们村落中的碉楼已失去了记忆,既不知道碉楼修建于何时,也不清楚碉楼的用途是什么。

  嘉绒藏族和羌族的部分村落还有林立的碉楼,村民往往对这些碉楼有着集体或个人的记忆,有的碉楼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加绒藏寨和羌寨尽管已无碉楼,但他们的住宅却往往还保留着风格化的碉楼遗迹。结合文献中关于碉楼的记载,可以知道,在村落中修建碉楼是羌族和嘉绒藏族固有的传统,已经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

  藏羌碉寨的村民住宅除了凸起于其旁的碉楼和碉房外,其房屋形式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无论是藏族、加绒藏族还是羌族,其传统的民居都根据地形构筑,房屋形态呈平面为长方形或曲尺形的两三层小楼,二层以上往往收进一间或两间形成宽敞的露台,可以作为日常活动的场所并晾晒谷物,房前屋后一般没有闭合的庭院。

  除了位于黄土覆盖区的少许村寨,如茂县萝卜寨、汶川布瓦寨等是土墙外,其他村寨的房屋都是石墙。墙壁的内壁垂直而外壁有收分,墙上的窗户较小且有复杂程度不等的窗檐。房屋内部柱梁平直搭接,梁上铺枋架楼板,屋顶系在椽木上铺树枝和粘土小卵石、再用“阿嘎土”夯实的平顶,屋顶四角往往有凸起的四棱角压顶石。房屋的门窗及檐口等木构多涂以红色,门窗周围墙面往往用白色涂绘梯形边框,有的地区整个墙面都涂白灰装饰。高低错落的石构楼房,四角凸起的平顶风格,与碉楼一起构成了藏羌碉寨的显著外部特征。

  受制于高原山区宜耕土地的限制,藏羌碉寨的规模一般不大,村寨的居民不过几十户,几百户的集中型村寨很少见。这些村寨有的集中布置在山脊上或河谷中,各家房屋左右相连、前后相邻,形成聚集型的村寨,周围是属于村寨的耕地。有些村寨的住宅却分散在山坡上或山坳里,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碉房,宅前屋后遍种果树和花椒等林木,周围则是自家或邻家的耕地,形成分散型的村寨类型。聚集型的村寨,其居民住房往往彼此相连,村内道路曲折交错,构成高低错落,气势恢宏,宛如城堡的村落景观。有的集中型村寨,历史上出于防御外敌的需要,其院落和屋顶彼此相通,寨内道路宛如迷宫,关键节点有碉楼进行守控,外围还有具有警戒作用的碉楼哨卡,军事防御色彩相对浓厚。

  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的桃坪羌寨,以两座碉楼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八个出口,寨内房屋相互连通,巷道曲折纵横,外人进寨如入迷宫。分散型的村寨,居民住房散布在宽阔的山坡谷地间,掩映在翠绿的山色树丛中,衬托在金黄色的田地谷物里,远看这些村寨好似一幅螺钿镶嵌的屏风一样。四川丹巴县甲居加绒藏寨,位于大金川西岸开阔的山坡上,几百座碉房高低错落,绵延散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