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图文: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2014年03月29日06:47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图文: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湖北日报讯 图为:礼兵手捧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 (新华社发)

  图为:志愿军老兵向志愿军烈士鞠躬。 (新华社发)

  28日上午,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在异国他乡沉睡60多年后,忠魂终归。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派出两架歼-11B战机迎接护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并讲话。

  上午11时30分,桃仙机场隆重举行迎接仪式。现场担负礼兵和卫兵的545名官兵全部来自陆军第39集团军。60多年前,这支部队曾驰骋朝鲜半岛,立下赫赫战功。

  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经过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当地时间3月28日上午7时30分,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

  中方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代表团团长、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与韩方代表、韩国防部军备控制次长文尚均准将现场签署了交接书,确认交接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相关遗物。随后,中方为烈士遗骸覆盖国旗,并举行了简短祭奠仪式,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运送遗骸专机。中方计划将这些烈士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

  中方代表团团长邹铭表示,根据中韩双方共识,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对今后在韩国发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于每年清明节前协商交接。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日表示,“烈士魂归故里,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相信这一合作必将增进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相关报道

  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年内启动

  目前我国国内已建立2.5万座烈士纪念设施,在20个国家建有烈士纪念设施。为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国家今年将启动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以及在其他国家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

  2012年,中朝有关方面积极合作,共同实施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2013年,又对开城、安州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了勘察设计,拟定了修缮方案,今年将全面启动修缮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根据中韩双方共识,今后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鉴定,每年清明节前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

  我国已在20个国家建有相关烈士纪念设施,这些设施是我国与相关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是传承、发展双边友谊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中方多次组织勘察规划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目前,经过积极磋商,已与朝鲜、老挝、柬埔寨、卢旺达等国家有关部门就保护管理烈士纪念设施达成共识;已经完成了朝鲜桧仓、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等烈士陵园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抗战将士陵园等修缮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在朝鲜、卢旺达、老挝等国的烈士陵园修缮工程。

  老兵:战友遗骸回家 了一辈子心愿

  听到战友遗骸回家的消息,作为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曾在去年受韩中文化协会邀请访韩,并祭拜了战友墓地的陈若必老人,非常激动。

  81岁的老人陈若必1952年底入朝,最开始,被分派到62军168师干部部工作,主要负责管理团级以上档案和慰问等工作。

  去年7月9日,受韩中文化协会的邀请,她与战友——85岁的赖学贤、78岁梁登高一起,来到韩国京畿道坡州市的中国志愿军墓地,向长埋在那里的362具中国志愿军遗骸焚香献花。

  虽然看到战友遗骸能在他乡得到妥善的安葬,但是,战友何时魂归故里,始终牵绊着三位老人的心。

  陈若必说,当年从战场上活着回家的战友,现在都已是耄耋之年,“有的拖着残病的身体,但至少都回到了祖国,与亲人过着幸福的日子,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守卫一方国土,最后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的母亲连儿子的骨灰都看不到。”

  陈若必说,今天能迎来第一批战友遗骸回家,相信还有第二批,以及全部,让亲人们都了一个心愿,特别是我们志愿军老战士和志愿军的后代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就不知道和平的可贵,现在我大的心愿就是不要有战争。

  漫长回家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而这些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散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近年来,经韩方发掘、鉴别后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1996年韩国在京畿道坡州市建立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墓地,安葬战后发现的中国和朝鲜军人遗体。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人提出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韩国国防部决定,今后如果发现新的中国军人遗骸,将按照与此次相同的程序,每年定期归还中方。

  2013年12月19日,双方启动烈士遗骸起掘工作。

  2014年3月17日,双方共同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活动,中方派团出席并举行了悼念仪式。

  2014年3月28日,双方正式实施烈士遗骸交接。

  魂归沈阳陵;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正式落成于1951年8月,初建的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如今陵园占地面积已是当年的4倍。

  陵园大门两侧,嵌在墙壁上的“1950”和“1953”巨型数字十分醒目,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

  陵园内,一座由花岗岩砌成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矗立广场正中。碑体正面是中共元老董必武的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背面则刻有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为志愿军烈士的题诗。

  在纪念碑侧方,烈士墓地整齐排列,这里长眠着100多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也都安葬于此。

  本栏稿件均据新华社、中新网、中国军网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