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多项规定直指“零负团费”这一畸形行业运作模式。新华社图
第1关注
《旅游法》实施半年 本地旅游行业龙头分享各自变化和预期
文/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胡毅珊、黄笑群、关宇通
2013年10月1日,被喻为行业紧箍咒的《旅游法》正式实施。转眼,半年过去了。从最初的迷惘摸索,到积极调整前行,在全市旅游投诉减半的背后,是各大旅行社半年来在阵痛中的华丽蜕变。《旅游法》实施满半年之际,本报邀请了本地旅游行业龙头南海中旅和禅之旅、外来品牌大鳄广之旅和联合品牌游程假期的负责人,分享近半年来各自变化、遇到的问题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关键词】 紧箍咒
从长远来看是剂“良药”
《旅游法》禁止“零负团费”、禁止通过安排购物或付费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被喻为对旅游行业潜规则下的一道“紧箍咒”。那么,在这道“紧箍咒”威力下,旅行社是如何走过的?
禅之旅副总经理黄海腾回忆说,当时恰逢十一黄金周,旅行社出团价格执行明码实价,同比升幅明显,导致客人都一窝蜂地选择自由行,结果旅行社出团量下降,而不少景区却因为同一时间自由行到达人数太多而“堵人”。“虽然经历了短期的阵痛,但从长远看,《旅游法》令整个行业理性回归,让规范的企业生存得更好。”黄海腾表示,《旅游法》表面上是“紧箍咒”,但长远来看应该是剂“良药”。
南海中旅副总经理陈翠华对此表示认同:“《旅游法》规范了行业经营,避免了行业中恶性的低价竞争。” 陈翠华说,《旅游法》实施半年来,南海中旅内部的服务流程更加完善和规范,行程计划更加严谨,跟客人的沟通更加细致。
品牌大社视“紧箍咒”为“苦口良药”,中小型旅行又怎样看待呢?“其实《旅游法》实施,对旅行社和游客双方都是更有保障的,只是旅行社前台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游程假期负责人李毅峻表示,从原来简单签份合同收客到现在要清晰解析每个行程,仅仅解释合同所花的时间就是以往几倍。
【关键词】 自由行
个性化定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法》实施半年多来,旅行社从最初的迷惘摸索,到积极调整前行,整个旅游市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越来越重视散客市场,不但帮游客订机票酒店,还提供自由行定制、当地导游安排、联系车辆业务等,既满足了游客自由行不受旅行团行程限制的要求,也找到了提供旅游服务的切入点,旅行社和游客都受益。
就在上周,南海中旅的票务中心开业,同时把香港直通车站点也设在该票务中心,让市民以后去香港Shopping就更方便了。“为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旅行社积极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本化。”南海中旅副总经理陈翠华说。广之旅方面也表示,定制是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价格
“抱团”压低成本 更重服务质量
价格的波动和上涨也间接让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期待值有所增加,更专注于行程本身的内涵和出游体验以及服务。为适应市场变化,很多旅行社都在调整战略,不再把精力放在如何制定超低价或增加自费项目的旅游产品上,而是通过推出一些独特的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把精力主要放在旅游服务上。
“从去年新研发的产品开始,都更注重线路的品质。例如设计更多纯玩的线路,部分团餐升到100多元一餐,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旅游的享受。”禅之旅副总经理黄海腾介绍说,旅行社目前采取的战略是以量换价,尽量在采购方面压低成本,使线路可以在同样的出街价前提下安排更丰富的内容。
“消费者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中小旅行社‘抱团’压低采购成本才是上策。”游程假期负责人李毅峻表示,自从成立了联合品牌,门店增加到50多家,今年初就开始尝试了包机位,这是以前中小型旅行社无法做到的。
广之旅方面则表示,因为经营方面一直都强调“明明白白消费”,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服务安排方面,坚持走品质旅游的路线,因此,《旅游法》实施后,绝大部分产品将不会出现明显的价格变动。特别是欧洲、美洲、日本等之前本身操作比较规范、高端的产品,价格影响甚微。
【关键词】 购物
“一刀切”被指不够人性化
《旅游法》实施之初,“购物”成为争论最多的焦点。虽然《旅游法》并非完全禁止在旅游活动中安排购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众多旅行社却为了“彻底安全”,几乎都使用了“一刀切”的办法,即使游客要求也不增加购物点,而导游甚至是“谈购色变”。
“从《旅游法》实施半年的实践来看,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广之旅总裁陈白羽表示,在广之旅总量极少的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诉导游不给加点、不给购物的,“我大老远去一趟法国,连凡尔赛宫都不给安排”、“出去游玩一般都想给亲戚朋友带点特产回来,导游不能做出人性化的安排”……
这些反应是旅行社没有预料到的,旅行社虽一力贯彻新法,但过于谨慎的执行可能会适得其反,消费者和服务供应商之间需要更多的信任,而不是相互防范。“但换个角度来说,旅行社不得不谨慎。” 陈白羽说,尽管《旅游法》规定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增加行程,但也规定了游客可以在行程结束后一个月内“Say No”进行追诉。
尽管目前有很多专家、官员对《旅游法》提出各种建议,旅行社仍旧不愿在此时基于自身理解而导致任何操作上的失误。目前无法预计“一刀切”的做法将持续多久,但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能够给予更明确的指引。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