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振华(左一)正在与街坊邻居交流。
杨瑞云 摄
■本报记者 杨瑞云
“老徐,鞋底磨破了,换个底。 ”“老徐,伞坏特了,撑不起来了,放你这里,过两天来拿。 ”……
说来也怪,来找这位老徐修东西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不问价格不打收条,只约个取件时间,东西一放转身就走了。
老徐名叫徐振华,徐汇区康健街道康缨菜场内一家修理铺店主,是位远近闻名的好心人。
3月31日上午,记者在菜场见到老徐。他端坐狭窄的铺子中,短短一小时,就接待了20多位放下东西就走的顾客。 “这么多东西,你能记住哪个是谁的吗?会不会拿错? ”“不会搞错的,都是老客户,他们放心,我也放心。今天不是双休日,要不然过来修东西的人还要多。 ”老徐笑着说。你可能想不到,这位“能工巧匠”是一位要靠双臂撑着才能“站立”,靠着双臂搬动双腿才能“走路”的残疾人。徐振华老家在江苏新沂,4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站立。 18年前,他摇着自制的残疾车来上海打工,辗转多地无人收留。直到康缨菜场租给了他4平方米摆摊修理,从此在上海落了脚。
来找徐振华修东西的人多,因为他不懂拒绝。别人不屑修、不能修、不愿修的物件,他都接下来,自己钻研制作配件,改造修理工具。一把老虎钳,被他改造成可以制作伞骨配件的工具,在别处修不好的伞,在他这里起死回生。有人拉杆箱的拉杆磕瘪了收不起来,他就根据不同形状的拉杆,发明了一套维修拉杆的工具,仔细数一下有15种之多。在康缨菜场做了17年小修小补,徐振华能修别人不能修的名声在外,经常连附近鞋城、箱包专卖店顾客返修的鞋子、箱包,也会送到他这里修。有人称他是 “修补达人”。他铺子里挂着一面锦旗,他回忆说,那人拿来一双说是好几千块钱的皮鞋,牛皮鞋底磨坏了,鞋上镶着的金属攀儿也掉下来了,因为鞋贵,别人都不敢修,怕弄不好赔钱。老徐又焊又补把鞋修好了,最后只收了5块钱。
他每天从早上6时多,干到晚上9-10时,忙得不亦乐乎。但每月除了开销,盈余不过几百元。艰难的生活没有打磨掉老徐对生活的乐观和做人的原则。这些年材料都涨价了,他的修理费却不涨。他说:“老百姓过日子,家家都要修修补补,来修补的大多是节约过日子的人。修修补补本来就是小生意,多收费,开不出口啊,要凭良心做生意。 ”
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拿着一件棉袄让老徐看看拉链。老徐看了下,打了蜡。老大爷接过来穿上试,还是拉不上。因为棉袄不值钱,老人家非要老徐修,怎么也不肯买根拉链换上。老徐说我给你换一个,不要钱。 “周围邻居都把我当自己人,就不讲客气话了。 ”
住在附近迎春园的一位丁老先生说:“他什么都干,残疾人自立自强。我看过沪剧《挑山女人》,很感动,他就是这样的人。 ”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