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高寒极地”的使命坚守——世界最高驻兵点河尾滩哨所官兵的戍边情怀

2014年04月10日17:5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寒极地”的使命坚守——世界最高驻兵点河尾滩哨所官兵的戍边情怀

  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10日电题:“高寒极地”的使命坚守——世界最高驻兵点河尾滩哨所官兵的戍边情怀

  张应翔、郑光伟、贾启龙

  河尾滩哨所,屹立在海拔5418米的喀喇昆仑之巅,是世界最高的驻兵点。坚守在这里的哨所官兵铁心戍边,用豪迈情怀演绎年轻一代对祖国的忠诚。

  用生命托举的忠诚

  通往河尾滩的路,是河尾滩哨所先遣队的7名勇士用生命闯出来的。

  2011年5月中旬,原指导员彭义带着6名战士向着海拔5400多米的预定地域挺进。在距预定地域十几公里的地方,突遇暴雪。

  路被埋没,官兵只得下车,踩着没过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用身体探路。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身体被冻透的官兵终于抵达目的地——一片茫茫雪野的荒芜之地。

  这里,就是哨所驻防之地。

  官兵们来不及休息,就开始架设营地。轮圆的十字镐,狠狠砸在冰封冻土上,却只换来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白点。在那个雪夜,年轻的官兵们硬是在海拔5400米的“高寒极地”,搭起了哨所首座营地——一顶帐篷。

  狂风、暴雪、高原反应……疲惫不堪的官兵克服重重困难,一连搭建了3顶帐篷。

  路,通了;帐篷,搭起来了,勇士们却倒下了——下士孙瑜和上等兵张鹏祯因过度劳累,引发了肺水肿,被紧急送下山抢救。

  高如云天的戍边使命

  戍守“高寒极地”河尾滩,除了坚守清苦,还有如影随形的险情。

  2012年夏,连长于少林带队徒步赴石峡巡逻。刚过一线天峡谷不远,就听到身后山顶的巨石,轰隆隆滚下。

  于少林大喝一声:快跑!官兵们也反应迅捷,及时避了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下士李栋巡逻途中遇到雪崩,被困16个小时。获救后,医护人员想尽办法为其治疗冻伤,可连续8个小时,他的脚趾头丝毫没有知觉。

  “少一两个脚趾没事,只要能巡逻执勤就行。”这位90后战士的话,让在场的一位王姓护士泪流不止。

  后来,在组织的关怀下,李栋接受了最先进的治疗,最终保住了脚趾。

  在河尾滩哨所,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

  下士张浩楠,走水路巡逻时陷进泥潭,水面没过了下巴,却仍用双手将枪举过头顶;

  上等兵陈杰,抢着去推陷在深雪里的拉水车,眼睛被柴油气喷得肿胀,成了“熊猫眼”;

  由于过于劳累,于少林双肾患有结石,左肾还伴有积水,曾经疼昏在靶场;

  上士马双喜,患上了严重心室肥大症,可次次巡逻他还是争着去

  ……

  2013年底,河尾滩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

  官兵欠得最多的是感情债

  “我端起枪就不能抱起你,我放下枪就不能保护你。”哨所副连长梁辉的两句打油诗,让闻者心头酸楚。

  就在前不久,相恋多年的女友,向他正式提出分手。

  “你等了我这么久,即便分手,也是我欠你的。”梁辉用粗糙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下了这句话。他知道,电话维系的5年爱情,两次推迟婚期,搁谁都难以理解。

  可,他也知道,他是河尾滩的军人,一个为祖国守护主权和领土的军人。

  下士魏武当义务兵期间,父母相继去世,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2012年底,面对走与留,他又毅然留了下来。

  士官晋升命令宣布那天,他拨通了家里唯一亲人姐姐的电话,说:“姐,你多保重,咱们的小家没了,我一定要守好祖国这个大家。”

  这,就是河尾滩哨所官兵的使命坚守。

  2013年6月,指导员马龙飞下山执行任务,被特批了3天假。儿子出生时,他在执行任务;儿子如今两岁了,他仅见过一面。

  工作安排妥当后,他就急匆匆赶回家,见到妻子就问:“儿子呢?”

  “就在这群孩子里,你找找看?”妻子看似玩笑的话,却把马龙飞难住了。

  围着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他转了两圈,愣是没找出来。

  当妻子从孩子堆里抱起他们的孩子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哭了,一把将妻儿揽在怀里……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