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还面临怎样的困难,今年又有什么新的亮点?“两会e客厅”访谈邀请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共话司法改革。对话由人民日报记者徐隽主持。【全文】【视频】
这轮司法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统一部署的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四项重大改革,从2014年6月开始已经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417个法院纳入改革试点。
我印象最深的司法改革有两点:一是立案登记制的改革。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最起码到去年年底,律师和当事人几乎没有“立案难”的反映。二是司法公开。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1448万份裁判文书,堪称世界第一。
2013年——2015年,最高法指导和监督纠正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就有23起,反映了人民法院的纠错决心。防范冤假错案更需要改革的决心,一是坚持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二是改革证据制度。比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四是实行司法责任制。司法责任制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法官从接手这个案子开始,就要严格依法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一是国家层面上还应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二是要培养全社会对法律敬畏之心。三是具体个案办理要体现专业的素养和能力,以赢得人们对法律、法院和法官的尊重。国家有立法,社会有认知,法官有示范,就能营造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司法人员的尊重就指日可待。
一是完善法院组织体系和管辖制度,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二是完善诉讼制度,强化司法人权保障。三是完善司法为民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诉讼便利。四是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落实,确保推出的改革举措能够落地生根、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