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计民生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现在天气为啥常常“走极端”?气候真的在持续变暖吗,会带来哪些危害?“两会e客厅”第九场访谈邀请到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共话气候改革。对话由人民日报记者刘毅主持。【全文】【视频】

【点击查看访谈视频】

实施气象现代化改革的现状如何?

郑国光
公众对气象预报的满意度达最高记录

我们现在对天气的监测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天气的预测能力也有明显的改进。2015年我们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第一次突破了80%,特别是最高温度预报达到80.6%,24小时最低温度预报达到了85.4%,对台风路径预报误差达到66公里,这个预报水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在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公众对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87.3分,这是最高纪录。

阳国秀
气象预报准确可降低企业损失

由于我们农产品的加工企业与气候是密切相关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和当地的气象局联系的非常密切。原来气象部门一般能提供4-5天的情况,现在能够提供到8-9天了。体会最深的是气象部门预告的两个最恶劣气候的信息,一个是2008年的冰灾,还有一个是今年1月21日的气候,都让我们提前做好了防护,降低了损失。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左一),全国人大代表阳国秀(中)专家巢清尘(右一)做客“两会e客厅”

如何保障人民共享气象现代化成果?

郑国光
供给侧改革 构建气象服务新格局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第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转变整个能源结构等。第二,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预报空气质量状况;和林业部门共建大气负氧离子观测网。第三,努力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把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作为气象部门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第四,将用气象信息化来促进更精细化智能气象的建设,通过气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开展更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即未来气象按每小时进行滚动预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精细。

阳国秀
企业的最大任务是节能减排

面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职责,就是把老百姓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而我们企业最大的任务就是节能减排。原来我们每一个产品要用70吨水,但后来我们通过科技绿化,现在是15吨。可以说科技创新有利于节能减排。

巢清尘
高度重视并有效保证气候安全

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发现亚洲和中国温度非常高。在这么一个大的态势下,全球变暖实际上不仅是温度的变化,包括海洋、冰冻圈、积雪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直接造成了海平面升高以及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粮食生产、水资源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的控制气候风险、保证气候安全,这是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视的。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左二),全国人大代表阳国秀(右二),专家巢清尘(右一)做客“两会e客厅”,对话由人民日报记者刘毅(左一)主持
责任编辑: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