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生态扶贫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2016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中央脱贫攻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任务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2次获得“好”的成绩。
(一)深入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国家林草局通过资金帮扶、捐款捐物、消费扶贫等多项措施,在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创新性开展帮扶工作,国家林草局主要负责同志、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定点县调研督导工作,帮助解决定点县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积极为定点县引进帮扶资金、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019年发起设立“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制定印发《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无偿支持定点县建设生态产业项目。协调平安产险公司通过“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为罗城县毛葡萄酒酿造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免息贷款1000万元,与人民网、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农业银行等单位合作,为定点县特色农副产品搭建扶贫商城。协调广西、贵州2省在中央和省级林草资金安排上对4个定点县给予倾斜支持。
(二)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扶贫。一是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力度。4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98万户、22.09万人减少到0.56万户、1.35万人。截至2019年底,在中西部22个省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近100万名,结合其他帮扶举措,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二是不断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优先将贫困地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范围。2019年中央财政将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6元。将来会推进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支持贫困地区依法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将管护任务托付给合作社、管护队,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管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扶贫。一是积极协调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协调下,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要求有关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二是积极组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年度任务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中西部22个省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国新组建了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
(四)强化林草生态产业扶贫。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量身打造”木本油田、林下经济等产业,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批人。一是支持木本油料等经济林基地种植。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林业改革发展等资金支持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木本油料等经济林基地建设。各地还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统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二是支持林产品加工。通过林业贷款贴息资金支持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地区林产品加工业贷款。三是支持金融创新。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签署了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协议,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在林业扶贫等领域与政府合作。
(五)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打造生态脱贫示范模式。一是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投入持续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二是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不断加大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优先安排给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力推广和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三是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指导文件、相关规划和政策举措。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特色产业加工,加强最终消费产品开发,积极推广“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收益分红、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大力推动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扶贫工作,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大力推动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扶贫工作,得到汪洋主席肯定批示。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扶贫工作还面临一些不足。部分省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还需要加强,资金规模与生态扶贫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生态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不足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不断夯实生态扶贫基础。
如何确保如期完成林草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落实挂牌督战罗城脱贫摘帽政治责任。进一步督促罗城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梳理和精准识别2315个贫困家庭、6500个深度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将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谋划考虑、支持保障的机制,在生态扶贫专项基金扶持项目和生态护林员选聘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精准攻克贫困堡垒,为种植毛葡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562户、6496人建立贫困风险防控机制。
(二)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和国土绿化扶贫。国家林草局将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进一步加强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统筹考虑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有致贫风险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将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扩大造林合作社、造林队规模,组织贫困人口积极参与生态建设。认真研究贫困地区造林方式、提质增效问题,保证贫困群众长期有活干、年年有收益。
(三)加强生态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大力发展市场相对稳定的油茶等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大力推进以油茶等木本油料为主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产业。加强与人民网、中国社会扶贫网、阿里巴巴集团、中国农业银行等合作搭建网上扶贫商城,组织职工购买贫困地区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农林产品。
(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未摘帽县扶持力度。将新增项目、资金、政策重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尚未脱贫的551万贫困人口。对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实行应退尽退,覆盖更多的贫困户。
(五)加强生态扶贫问题督促整改。坚决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完善林草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