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者曾在國內服刑 參與者意在申請“避難”

“拆”,當這個紅色大字今年7月出現在中國駐美國和加拿大使館門前時,引發各界的關注。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所謂“麻雀行動”組織被認為是這些事件的主要策劃者。這個組織的成員到底是些什麼人?他們表達不滿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麻雀行動”組織者、參與者以及美加眾多華人,發現主要組織和參與者其實就那麼幾個人。這次在海外“抗拆”行動是他們証明自己存在、吸引關注的一種方式。美國華人評論家孟玄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一些人在美國“告洋狀”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為“申請政治庇護”積累資本,制造在中國受迫害的假象。

“麻雀行動”背后的“民運”背景

7月中旬,中國駐美國和加拿大大使館門前出現寫有“拆”字的涂鴉和標語。香港《南華早報》稱,來自吉林的中國“訪民”馬永田承認中國駐美使館門前的“拆”字涂鴉是她所為。據稱,馬永田是所謂“麻雀行動”組織的成員之一,從7月開始在中國駐美使館門前抗議。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聯系到馬永田時,她卻稱“拆”字並不是她所寫,但“非常高興有人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個群體的支持”。馬永田來自吉林,她說自己公司的200多平方米廠房在2001年被拆,但補償低於標准。為表示抗議,她兒子在2010年加入了“麻雀行動”。當記者問馬永田,她兒子現在干什麼時?她說兒子在洛杉磯工作,已取得美國國籍。不過,她沒說其子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美國國籍的。

據海外媒體報道,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麻雀行動”組織承認是該事件的主謀,最主要的組織者是一個名叫楊建利的華人。楊建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郵件採訪時稱,麻雀行動開始於2010年3月,是為了抗議上海世博會期間的一些拆遷事件。世博會后,該行動在2011年宣布第一階段結束。今年7月,隨著國內對拆遷事件的關注,他又組織第二輪行動,包括對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這次行動。楊建利稱,“麻雀行動”是“為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他同時毫不諱言,“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議題”。

事實上,“麻雀行動”的組織者楊建利是從大陸出走的“民運”人物之一,曾當選“民聯陣”副主席。隨著這些人在美歐越來越邊緣化,急於“干出點事”,在輿論場制造出一些動靜,以証明他們存在。來自台灣的美國華人評論家孟玄曾同楊建利打過多次交道,他對《環球時報》記者稱,在美國的許多“民運”人士日子並不好過,許多人都只是在紐約的華人聚居區如法拉盛區活動。楊建利算是近幾年“民運”中較活躍的人之一,他走的是上層路線,即在華盛頓做游說工作。為了增加政治資本,他於2002年偷偷回國,並在國內坐了幾年牢。據報道,當時國內法院的判決書稱,對其判刑是因為“楊建利等人在美國接受台灣間諜組織指派搜集中國政府文件等工作任務”。在美國,也有其他“民運”人士對楊建利不屑一顧,稱“楊建利野心勃勃而且擅長投機,回國坐牢只是為了上位搞的苦肉計”。孟玄稱,顯然一些美國人吃他這一套。

對於楊建利組織的“麻雀行動”,不少華人不以為然,甚至包括一些同樣來美抗議“強拆”的“訪民”。自稱來自北京的“訪民”謝景元稱,他在聯合國抗議了兩個多月,北京市政府已提出令他滿意的賠償數額——給他家7套房子外加金錢補償。但謝景元仍稱並不想立刻回國,因為房子沒到手就不放心。他自稱在美國生活壓力很小,房租、生活費都是家裡寄錢來的。謝景元還稱,他們在美國抗議的時候,時不時有“民運”的人前來支持,“他們曾經想拉我入‘民運’,但我沒同意”,因為“‘民運’其實並沒有什麼影響力”。 

“抗拆”成申請政治避難的新借口

實際上,在聯合國紐約總部、中國駐外使領館門前,總能見到這樣一些在國外“告洋狀”的訪民。在聯合國大樓對面的小廣場,經常聚集一群人,向行人散發傳單,張貼各種大字報,有時還用喇叭進行廣播,但很少有行人駐足觀看。一名紐約華人稱,“告洋狀”比較早的一個人是上海居民胡燕,稱自己是“世博難民”,表示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房屋被上海市政府“違法強拆”。一名知情人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此人完全是無理取鬧,實際上上海市政府已經給她豐厚的補償,但是她不滿足。這名知情人稱,如果中國政府真要打壓,這樣的人根本出不了國。

不少當地華人說,這些人在國外“告洋狀”,目的一是為了給中國政府施加壓力,為自己爭取更大經濟利益,另外也是為了“申請政治庇護”。聯合國一名官員稱,聯合國是世界193個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是為成員國服務的,根本不可能受理個人申訴。這些人在這裡鬧,肯定另有目的。

在美國,除了“麻雀行動”,還有不少其他“訪民”組織,如在紐約州注冊的“中訪會”。“中訪會”在美國約有10名成員,在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設有分會。“中訪會”成員艾福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部分“訪民”純粹為了經濟訴求,有部分人是為了拿到綠卡才待在美國的。他說,到美國抗議的人都是通過旅游簽証到美國,然后尋求政治庇護。如果申請通過就能拿到工作簽証,也就有機會拿到綠卡成為美國永久公民。

“有人來抗議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的人問題早就在國內解決了,但依然不回國。他們是想全家在這邊生活工作,因為不用擔心沒有醫療保障,生活壓力也相對小一些。”艾福榮說。

實際上,這類人在美加和歐洲都有很多。過去,一些華人隻要說自己練過什麼功,信過什麼教,就立馬可以得到政治庇護。聯合國難民署報告稱,在2011年尋求政治避難的人當中,阿富汗是最大來源國,之后是中國和伊拉克;美國是尋求政治避難的首選。一名紐約華人對記者說,美國移民局如此關照這些人,目的很簡單:幾十萬政治庇護的案例,說明中國人權記錄糟糕。但是美國人哪知道這些人為達目的什麼都能做。因此,海外華文媒體經常出現頭版廣告——“庇護綠卡,不成功不收費,全程培訓,買二送一”;洛杉磯機場甚至還出現律師舉著牌子:“申請庇護的跟我走”。

對此,美國移民局也忍無可忍。2012年年底,紐約出動上百名警察,查封幾十家涉嫌造假的庇護律師樓,抓捕多人。美國紐約州南區聯邦檢察官普裡特指控這些人“精心杜撰謊言”,起訴書將這些人斥責為擅長編造細致入微的受害情節的“小說家”。紐約亨特學院研究亞裔美國人和城市事務的教授鄺治中稱,紐約市接到的來自中國人的避難申請不少都是欺詐性的。近來美國出現了以“抗拆遷”、“反污染”等為申請政治避難理由的新借口。 中國使領館前的“行為藝術” 實際上,中國駐美國和加拿大使館,以及舊金山等華人聚居城市的領館,歷來都是少數人“街頭行為藝術”高發地:在這些地方,有人搭建的“示威亭”和大幅標語存在數年之久,市政府下令清除都“野火燒不盡”。對於這些,當地華人早已見怪不怪,很少理睬。

許多海外華人對中國社會現象很關注,對中國存在的貪腐、法制不健全等問題也是愛之深、責之切。當地華文電台、電視台的相關互動討論,每次都有大量華人熱心參與,且觀點十分多元化,不少批評意見相當尖銳。但對這類“行為藝術”,即使批評者也並不認同。不少華人認為,“批評不作秀、作秀非批評”。在國外,想批評中國政府有許多途徑,合法的游行示威也不難組織,這種所謂“麻雀行動”的偷偷摸摸的行為藝術既無必要,也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賭身份”的“假難民”。

(美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盟副秘書長劉青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麻雀行動”的目的說白了不過是抹黑中國政府而已,行動的組織者有著強烈的政治目的。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后,加大了懲治腐敗的力度,查處了一批不法分子,包括某些原先位高權重的腐敗分子,這表明中國的事情完全可以在中國得到解決,把這些事情擺到國際場合來,背后的用心值得人們警惕。(環球時報記者 閆爽 環球時報 駐聯合國、美國、加拿大記者 吳雲 陳一鳴 關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