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十一黃金周今天結束,新人扎堆辦婚禮的高潮也已逐漸平復,但“娶一個媳婦花多少錢”的話題仍被津津樂道。昨日,新京報調查發現,男方給女方的彩禮成為婚慶支出大頭,動輒數萬、甚至上百萬的彩禮成為新郎官們“甜蜜的負擔”。

從幾千到百萬 禮金差異大

昨日,新京報對來自北京、河南、上海、廣西、浙江、福建等地50對剛結婚的新郎及其親屬展開調查,在收到的46份有效問卷數據中顯示,89.1%的人在新婚時均為女方送了彩禮,未送彩禮的隻佔一成。

彩禮禮金數額反差巨大,低的有送6000元的,高的則達數十萬甚至二百萬。46.3%的受訪者所付彩禮為5萬元(含5萬元)以下,5萬元至10萬元(含10萬元)的佔31.7%,20萬元以上的佔9.8%。

有些男方家屬為給女方送一份適合心意的彩禮甚至借債。在北京天通苑居住的韓先生稱,他與妻子結婚時,家裡已經借債,為付婚房的首付款,家裡花了100多萬,並向親友借了20萬,向女方送彩禮時,一並又借了6萬給女方。“那6萬元我一分都沒留給父母”,韓先生的妻子曾女士稱,雖然拿到了6萬彩禮錢,但很快回饋給男方,“加上房子裝修,購買家具電器等,以及買車,家裡反而又倒貼了17萬元。”

還有的新郎因為彩禮過少,險些被退婚。在河南鄭州工作的張宇家在許昌農村,與妻子結婚時,按照地方風俗,兩家商定送女方10001元錢作為禮金。“萬裡挑一嘛,這在農村已經是最少的了。”張宇稱,因為禮金問題,他們一家曾與女方家庭多次交涉,“女方一開口就是6萬,我家裡窮,哪拿得出來……”。

張宇家的“小氣”惹得丈母娘很不高興,“要不是我和妻子感情深,這婚因為彩禮過少,說不定就結不成了。”

女方收彩禮 七成用於陪嫁

調查中,78%的受訪者認為男方必須給女方彩禮錢。湖北武漢做媒體工作的何先生稱,送彩禮錢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傳統,不給完全說不過去。江蘇徐州的李先生稱,送彩禮也可省去很多麻煩,“如果萬一沒有送彩禮導致女方家庭不開心,那麼對誰都不是好事。”

收到彩禮后,女方怎麼花?數據顯示,75.7%的人會作為陪嫁,成為組建新家庭的共同財產。19.5%的人會將彩禮留給父母,例如,浙江紹興的蔡女士就將8萬元彩禮交予父母管理,“父母說暫時幫我保管這8萬元彩禮,萬一發生意外,比如離婚了,我還有一筆錢來應急。”

結婚成本高 超四成有壓力

調查中,除了彩禮開銷外,數十位新人表示“結婚結不起,經濟壓力較大。”數據顯示,43.5%的受訪者認為結婚的經濟壓力過高。

江蘇常州的王先生經歷一場婚禮后切身感受到承受的經濟壓力,他表示,刨去彩禮不說,其他結婚花銷巨大,婚宴10萬,婚慶8萬6,雜費6萬,一共近25萬,這部分錢是他和妻子倆人的積蓄湊的。“花每一分都心疼。”

記者對新人彩禮之外的結婚花費統計顯示,加上婚宴、婚慶、禮品等開銷,消費數額多在5萬以上,最高的甚至超過百萬。

面對過大的經濟壓力,在記者走訪的多個在京工作的即將結婚的北漂青年中,部分已明確說明,結婚時不辦婚禮。

故事

借錢送彩禮 少一分不行

時間:今年10月2日 地點:廣東

陳樹同(化名)借了4萬塊錢,才送完彩禮。

他是江西人,女方是山東人。10月2日,陳樹同大婚,但彩禮問題,一直讓他覺得很困擾。

大學畢業后,陳樹同去了廣州工作,之后結識自己的妻子。兩人情投意合,便開始策劃著結婚。

陳樹同認為,自己在廣州有房,結婚不成問題。

但在男女兩方商量著結婚的時候,問題來了。“女方說按照他們那兒的規矩,男方要給9萬9(彩禮)。”

陳樹同覺得有點多。

“如果我有這麼多錢,就給他們了,但是我把錢都花在買房上了。”

陳樹同在廣州月薪一萬多,2010年,陳樹同買房,付了20多萬首付,去年裝修,又花去十幾萬。

“家在農村,孩子多,也不能向家裡要”,陳樹同說,自己裝修,還向朋友借了5萬塊錢。

陳樹同和女方家裡商量,降低彩禮數額。得到的答復是,“最低6萬9,少一分不行,他們說在山東都給二三十萬。”

為了不把關系鬧僵,陳樹同又借了4萬塊錢,給女方送了彩禮。“這些彩禮除了有一萬元的改口費,其他都是父母留用”,“家電都是我自己買的。”

“在我們老家,有(錢)了就多給點,沒錢就少給或不給”,陳樹同說,“借錢給彩禮,最后還不是要自己的子女還?”

兒子結回婚 父母一身債

時間:今年9月 地點:鄭州

至今,張偉(化名)還覺得欠父母的。為了給他辦婚禮,他父母欠下20萬元債務。

張偉說,結婚這事,都是按照女方的要求辦的。

張偉和妻子都是鄭州人,今年9月,兩人結婚。他說,婚宴規格在當地算中等,“幾萬塊,家裡也拿得出,關鍵是女方要求必須買房。”

除了買房,女方還要求5萬塊錢的彩禮和三金(金戒指、金項鏈、金耳環)。

“說實話,我家人對這樣的要求有意見,但我爸媽不讓說”,張偉感嘆道,“他們為了不把關系鬧僵,也是為了我們幸福。”

結婚之前,張偉父母從親朋好友那兒借了15萬,“家裡還有點錢,在城中心買了一套房。”之后,又借了5萬塊錢,把房子簡單裝修。“這都是女方結婚之前提出的條件。”加上送彩禮辦婚宴,張偉結完婚共花去家裡41萬。

“欠下的錢都是父母還。”張偉也想過不結婚。“結不起,結起了也不幸福,為了讓自己結婚,父母的生活沒了保障。”

三天定下婚 送錢888888

時間:近一兩年 地點:莆田

在莆田有這樣說法:莆田婚嫁聘金的額度以秀嶼區的笏石鎮為界線,笏石鎮以西以北的平原和山區,聘金較便宜,少則幾萬元,多則一二十萬元﹔而笏石鎮以東以南的沿海地區,價格都在十幾、二十萬元,而在忠門、東埔、東庄等鄉鎮聘金甚至超過了百萬元。

去年在莆田沿海某村,一戶陳姓人家嫁女兒,男方願出100萬元聘金。不過,由於當地前聘金最高紀錄是30萬元,出於怕被鄉親責怪,最后女方父母隻收取了50萬元聘金。

國慶期間,一名忠門鎮的女孩被當地的一名年輕男子看中,經過雙方的“談判”,聘金的額度定在80萬元。不過,當該男子返回家中取現金時,女方的父母打來電話通知該男子不必再來了,因為他們已收取另外一戶人家100萬元的聘金。

今年春節期間,新京報記者一名在外地做生意的朋友回家,其20歲的兒子,僅用3天時間,便相親認定了一名19歲的女孩。記者的朋友迅速展開談判,定下訂婚時間,並給對方送上888888元的聘金。

據記者了解,莆田沿海,女孩越年輕聘金越高,一般都是過年過節回來集中相親,如果幾家同時看上某家年輕漂亮女兒,那就比誰給的聘金高了。

男方送豪車 女方掏豪宅

時間:今年10月 地點:江西九江

劉女士將在本月18日與相戀三年的男友結婚,她是江西九江人,老公是一名房產商,男友為給她辦一場隆重的婚禮,已准備了半年。

“訂婚的時候,送了一輛17萬的車,前兩天又挑了近40萬的鑽戒,還換了一輛60多萬的新車。”劉女士介紹,老公是當地房產商,感覺談錢很俗氣,於是直接送了一些實物作為結婚信物,而她自己家的陪嫁也是實物:一套價值100萬的婚房。

劉女士表示,與男友結婚兩家的禮尚往來都屬自願,兩家對這場婚禮的貢獻也相差無幾,“相當於男女雙方家庭都花了一些錢給新人以后的生活加油,不存在誰給誰定標准”。

實際上,花在這場婚禮的錢還不止以上數字,“我們還算了一筆賬,婚宴、婚紗、婚車、婚慶公司等各種開銷,加在一起超過30萬”,兩家在這場婚禮中的總開銷近250萬元。

生於80后 婚禮不拼爹

時間:今年9月 地點:杭州

今年中秋節,王先生和姚小姐在杭州舉辦了婚禮。相比於其他80后夫妻的婚禮由父母操辦,王先生和姚小姐的婚禮則全部由自己操辦,沒有動用雙方父母的資金。

姚小姐稱,夫妻倆置辦婚禮共花費近25萬,其中包括婚宴10萬元、婚慶8.6萬元以及其他雜費6萬元,這筆錢的來源則是夫妻倆這幾年的工作積蓄。

對於記者提出的彩禮金額問題,姚小姐稱,結婚前,丈夫未送給她任何彩禮,“因為雙方在籌辦婚禮時都沒有提到彩禮的事情,所以就沒送。”姚小姐稱,送彩禮涉及兩個家庭,尤其是女方家庭,一般隻要女方提出彩禮的要求,男方都會送。“我們家比較開明,畢竟結婚后就是一家人了,有沒有彩禮都不重要。”

姚小姐表示,“沒有彩禮也無所謂”,但自己本身也不反對結婚送彩禮,“這當然取決於雙方家長對於彩禮的態度,即使送也無可厚非,但也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和家庭收入。”而對於婚禮的25萬元開銷,姚小姐表示,一次拿出那麼多錢的確有一定的壓力,但還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圍之內。“畢竟工作幾年了,能夠用自己的錢操辦婚禮就不要給父母增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