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肖瀟)近日,央視曝光兩起政府工作人員刁難辦事民眾的個案,也引發了網民對於“政府機關辦事難”的熱議。10月21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紀委副書記段興焱(微博)做客人民微博“大智匯”微訪談,與網友共同關注“中國式辦証難”。>>點擊進入微訪談回放
權力運行需要法治的保障
對於政府機關辦事難的原因,段興焱認為,從根本上看是資源配置和利益格局造成了很多政府部門固守自身利益的狀況,設下重重審批手續,不但讓前來辦事的群眾無所適從,甚至連工作人員也無可奈何、愛莫能助。
段興焱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能辦的事馬上辦,暫時不能辦的事應耐心給公眾說明原因。”他告誡政府機關,不應動輒把辦事的民眾想象成“刁民”,民眾是政府的服務對象,民眾偶爾對辦事人員的“刁難”,隻要不涉嫌違規、違法,正是對政府的監督表現。
同時他指出,長期以來,我們的公權力習慣於把公共問題敏感化,權力無處不在,卻鮮見法治的蹤跡。出了問題,除了“殺雞給猴看“,更多的情況是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公務員隊伍不能“頭重腳輕”
微訪談過程中有網友對於公務員群體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與建議,為此段興焱認為,國家公務員可以看做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公務員在履職過程中,其一言一行無不代表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須強調時時刻刻“洗洗臉”,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滿意而努力。在當前條件下,首先要應對的是公務員隊伍中存在的官僚習氣,關鍵是要健全、建立有效的機制,使公職人員不能、不敢產生官僚作風。
同時他指出,公務員並不等於官僚,尤其是最基層的公務員,絕大多數是克勤克儉、忠於職守。
對於網友反應的政府機關“人浮於事”的狀況,段興焱回應表示,當前公務員隊伍確實呈現“頭重腳輕”的現象:“頭重”指的是機關、機構層層疊疊,政出多門﹔“腳輕”說的是基層,尤其是具體辦事的部門,往往人員少、任務重,以至一些人不堪重負,甚至不得不聘請“臨時工”。對於這種現狀,尚需下大力氣改革。
相關鏈接:大智匯系列微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