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王鵬宇) 3月6日15:30,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贛州市市長冷新生做客人民網“微聚中國-百城市長共述中國夢”系列訪談,與@人民日報 法人微博和廣大網友以“全面加快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為主題進行交流。>>>>>>進入訪談頁面
訪談全文如下:
[主持人]:3月6日15:30,全國人大代表、贛州市市長冷新生將做客人民網“微聚中國-百城市長共述中國夢” 系列微訪談,與網友共同探討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問題,歡迎參加互動。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歡迎收看由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和人民微博聯合舉辦的,微聚中國百城市長共述中國夢系列訪談,目前2014年的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贛州市市長冷新生先生做客我們訪談就如何加快贛南蘇區發展訪談,說起江西贛州第一印象是紅色故都,贛州同時是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想清冷市長給廣大的網友介紹一下贛州的市情,也讓網友對贛州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冷新生]:感謝各位網友對贛州的關注和關心,我們贛州是位於江西的南部,所以稱為贛南,全市轄18個縣市區,3個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的出口加工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國土面積是3.94萬平方公裡,人口928.5萬,分別佔江西省的1/4和1/5,是江西省區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設區市,我們贛州可以說是山川秀麗、歷史悠遠、人文薈萃,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生態家園、稀土王國、世界鎢都和世界橙鄉的美譽,剛才主持人第一個話題就點出了我們是紅色故都,就紅色故都而言,應該說我們贛州是實至名歸,為什麼這樣講?我隻介紹兩個特殊,一是歷史地位特殊,大家都知道,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我們共和國的搖籃,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和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中的中心區,當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創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辟了人民政權的光輝道路,孕育形成了偉大的蘇區精神。二是歷史貢獻特殊,贛南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重大的犧牲。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當時僅有240萬人口的贛南,參加紅軍的就有33萬人,支援前線參戰的就有60萬人,當年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2萬,分別佔到江西和全國的43.8%和7.5%,相當於我們每公裡長征路上,就有3名贛南籍子弟倒下。同時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走出了134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我們有一個縣叫做興國縣,僅僅這一個縣走出了56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是全國聞名的將軍縣,在這片紅土地上至今傳頌著八子參軍、滿門忠烈、馬前托孤、共和國第一軍嫂等紅色故事,所以這些故事感人至深,流傳至今。
[主持人]:去年是《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的第二年,我們都很想知道《若干意見》在贛州貫徹落實的相關情況?
[冷新生]:剛才我跟各位網友介紹到了贛州的兩個特殊,實際上這裡我想借這個機會引出第三個特殊,進而再回答我們主持人的提問。我們還有一個特殊,就是發展的困難特殊,受戰爭的創傷,自然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贛南蘇區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基礎薄弱,民生問題突出,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十一五末,按照國家最新的2300元的貧困縣標准,贛州有貧困人口是215.46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29.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5%,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我們有不少的群眾仍然住在危舊土坯房中,喝的泥坑水,用的電飯煲是無法把飯煮熟,所以這些貧困落后的面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正因為如此,贛南地區的落后,贛南地區一些突出的民生問題,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牽挂的一件大事兒,考慮到贛南蘇區的特殊地位、特殊貢獻和我們的特殊困難,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深切關懷下,2012年6月28號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啟了贛州發展的新紀元。
[冷新生]:所以一年多來,國家部委,我們江西省委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深切關懷、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國家部委的全力支持下,應該說《若干意見》的實施進展良好,成效明顯,贛南蘇區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開局,我想從這麼幾個方面做一個簡要的歸納,一是中央和省級層面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一批國字號的重大平台接連獲批,其中就中央和省級層面支持的情況來看,政策支持的力度空前,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先后下發了八個文件,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發展,其中按照《若干意見》的明確規定,國家發改委牽頭召開了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財政部等38個部委出台了43個具體實施意見或支持的政策,我們省裡有29個廳局也出台了具體的幫扶意見,同時有139項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或標准在贛州得到貫徹落實,特別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政策,直接惠及到贛州20多個產業3萬多企業,所以這種利好政策的支撐讓贛州真正成為了中部的西部、老區中的特區。重大項目和資金的支持力度空前,我們一批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前立項、提前實施,一批重大民生項目的資金持續落實,其中2013年中央和省級層面下達我們贛州的各類補助資金突破300億元,同比上年增加了18%,同時對口支援和人才支持的力度空前,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牽頭,已經明確了39個國家部委支持我們贛州18個縣(市、區),其中包括我們贛州的經濟開發區,同時以部委和央企干部上挂下派的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我市已經有10名干部選派到國家部委、央企挂職鍛煉,同時國家部委已經有39名領導干部下派到我們贛州市、縣兩級挂職。就國家層面集中對一個地區採取兩個部委幫扶一個縣(市、區),全面覆蓋、集中支持是少有的,我們贛州的老百姓從內心感謝黨中央、感謝國務院。
[冷新生]:同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的全力支持關心下,我們“四區三基地兩中心”等一批國字號的重大平台獲批,這裡具體包括這麼一些,“四區”就是指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順利獲批,尤其是我們江西首個綜合保稅區即贛州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務院的批准設立。三個基地,主要是指中國贛州稀土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獲得科技部的批准,龍南發光材料及稀土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基地,同時贛州印刷包裝產業基地上升為國家級的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兩個中心,一個是國家級的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是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獲批,應該說體現了贛州的特色,對贛州的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所以這一系列的具體的政策、具體的保障支持,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主持人]:剛才您也說到了《若干意見》的實施使贛州成為“中部的西部”、“老區中的老區”,贛州可以說是投資者眼中的福地了,大批的央企民營企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贛州,我想請問冷市長,今年贛州在加快開放型經濟方面有怎樣的打算?
[冷新生]:正是有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正是因為有了《若干意見》的出台,應該說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效應,現在開始逐步的顯現,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特殊的政策、特殊的關心和支持,所以現在這些企業紛紛看好贛州,剛剛主持人您提到的,在《若干意見》的指引下,在《若干意見》的政策優勢的釋放下,我們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成功舉辦了三次重大的招商引資活動,一個是第六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贛台經貿文化交流大會,再一個是中國光彩事業贛州行活動,還有一個是央企入贛投資洽談會,這三次大的活動,共簽約項目176個,總投資折合人民幣突破2000億,一批單個投資百億元以上的項目紛紛簽約落戶開工。這為贛州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為我們贛州經濟自身增強造血功能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主持人]:您也談到了贛州增強造血功能,其實也是涉及到改革的方方面面,其實兩會代表今年非常關注城鎮化這樣一個議題,近些年來贛州在推進城鎮化方面也是作了很多積極的探索,請問冷市長,特別在《若干意見》出台之后,贛州的城鎮化又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給我們介紹一下。
[冷新生]:這一年多來我們立足贛州特色,堅持走以人為本,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城鄉一體、文明和諧的新型城鎮化的道路,城鄉面貌得到明顯的改善,從這三個方面可以得到表現和印証,一個是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加快崛起。去年省政府批准了我們贛州都市區的總體規劃,同時國務院還批准了我們南康市撤市設區,它的意義在哪裡?尤其是后面這一條,讓我們贛州告別了多年來城市建設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因為我們原來一個900多萬的人口的市,中心城區隻有一個市轄區,所以中心城市發展的空間嚴重制約,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非常的弱小,同時章康新區的規劃建設正有序推進,贛縣、南康、上猶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的步伐加快,所以到去年我們整個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已經達到了95個平方公裡,人口首次突破90萬。二是贛南城鎮群建設步伐加快,我們編制了瑞金、龍南都市區規劃,正在培育壯大這兩個副中心城市,同時還高標准、高起點、高質量地推進示范鎮的建設,開展了17個示范鎮和22個中心鎮的建設,開展了1800多個和諧秀美鄉村點的建設,八個鄉村入選了全國首批美麗鄉村的創建試點。三是我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進,扎實地開展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引農進鎮、引農進園、引農進城,切實解決農業轉移人口進城之后的就業、就醫、就學以及住房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現實的問題。
[冷新生]:所以去年我們全市新增農村轉移的勞動力接近18萬,這應該說給我們綜合改革和改革創新的舉措密切相關,所以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城鎮化的布局和形態,制定出台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具體意見,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瑞金、龍南副中心城市為依托,京九廈蓉綜合走廊為兩軸,中心鎮為節點構建一個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贛南城鎮體系。同時,我們還在加快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三大中心的建設,促進產城互動融合發展。與此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在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創新,加強現代管理體系的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著力提高城鎮化的質量,真正走出一條具有贛州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主持人]:可以說與城鎮化息息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民生問題,贛州在實施《若干意見》的過程中,把解決好民生問題作為振興發展的首要任務,贛南蘇區人民也得到了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就這方面能不能跟我們網友分享一下。
[冷新生]:應該說這些民生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的問題,是《若干意見》明確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推進《若干意見》中重點推動落實的任務,我們把它作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開局的重要工作,作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首要任務。應該說贛南人民這兩年得到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好處。具體來說,僅2013年我市民生類支出就達到270多億,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是56.5%,我們自己確定的10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了。
尤其是大家關注的農村危舊土坯房的改造,在2012年完成10.6萬戶改造任務的基礎上,去年順利完成了30萬戶,同時堅持土坯房改造到哪農村飲水安全、電網改造、道路建設等配套工程就跟進到哪兒,社會公共服務,村落社區的建設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去年又重點解決了85.3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的問題,所以昨天聽總理報告我關注到了一個數字,昨天總理報告裡是全國解決了6000萬人的農村安全飲水問題,這裡面咱們贛州就解決了85.36萬,應該說佔的分量比較重的。同時,我們還累計實現了35萬多戶低電壓用戶的正常用電,完成了電視戶戶通7.7萬戶,基本解決了農村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去年新改擴建中小學校舍91萬平方米,其中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是30余萬平方米,基本上消除了D類危房。在社保方面建立了城鄉低保補助標准自然增長機制,提高了“兩紅”人員等特別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給3.69萬烈士子女發放定期的生活補助。應該說這些重大的突出的民生問題,我們《若干意見》提出是2015年完成,我們市委提出五年任務力爭三年完成,今年是第三年,從目前工作的進展基礎和勢頭來看,應該說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目標是可以如期實現的。所以我們相信,有《若干意見》的指引,有贛南蘇區好作風的弘揚和傳承,有蘇區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贛南的群眾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贛州加快發展將會更有保障,所以現在蘇區人民大家是發自內心的感謝黨中央、感謝國務院,而且堅信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一天比一天好。
[主持人]:現在產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想請冷市長簡單談一談贛州在轉型升級方面的情況?
[冷新生]:江西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16字方針,就我們贛州而言,怎麼貫徹落實好《若干意見》的要求,落實好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的要求,我們把著力點放在產業升級上,重點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具體我們是從這幾個方面來努力的:
[冷新生]:一是工業主導產業聚集發展。近年來我們贛州堅持把國家的戰略利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動礦產資源的整治整合。在自我作出犧牲的前提下,確保了稀土開採秩序的整治和資源的整合,同時我們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推進稀土、鎢產業向下游高端應用延伸,所以有利促進了稀土、鎢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全市稀土、鎢及其應用產業逆勢提升。我們現在從開採環節嚴格控制,從生產環節逐步減量,但是我們的效益逐步得到提升。去年主營業務收入近800億,從目前來看順利的話我們贛州的鎢和稀土產業在2014年有望實現千億元。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加快推進一批現代新興產業,包括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以及一些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包括節能產業的發展。
[冷新生]:二是農業特色產業創新發展,這裡面大家比較清楚比較了解的是臍橙,我們很多網民也很熟悉也很關心,也特別支持,現在可以跟各位網友報告的是去年的贛南臍橙產量創歷史新高,也賣了一個好的價錢,真正實現了豐產豐收。所以整個去年來看,我們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了400多億,農業增加值達到了270多億。三是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應該說現代服務業一直是我們贛州發展進程中的一條短腿,近兩三年我們圍繞打造區域性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和醫療中心,建設全國服務業發展示范基地的戰略部署,高起點編制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出台了一系列具體的優惠政策辦法,有利促進了我們贛州現代服務業的繁榮發展,特別是金融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僅去年中國民生銀行、華泰人壽等金融分支機構相繼開業,我們自己重組的金盛源擔保公司成為江西省內注冊資本金最大的擔保公司,同時我們去年還有兩家企業分別在香港和馬來西亞上市,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接近1600億,增長了24.14%,貸款總量、增量繼續位居周邊地市的第一。應該說整個經濟發展產業提升的勢頭越來越好。
[主持人]:剛剛從您的介紹中可以看出,贛州確實做了很多民生實事,也惠及了贛南蘇區的群眾,據我所知你們開展的干部下基層“三送”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而且被列為全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批三個典型之一,請您介紹一下贛州開展“三送”工作的相關情況?
[冷新生]:關於“三送”工作大家比較關注,也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目前整個贛州“三送”工作在更高的起點上全面部署和推進,同時,也正在借開展的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打造我們“三送”工作的升級版。這項工作是開展了有三年多了,最早在我們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史文清同志的倡導下,贛州於2010年的12月份開始啟動,當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干部下基層“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為內容的“三送”工作,從活動一開始我們就從市、縣、鄉三級選派了兩萬多名干部,自帶干糧入農村、社區和企業開展“三送”工作,我們群眾形象的稱為蘇區干部好作風又回來了,自帶干糧去辦公,這是當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贛南蘇區時期創造的群眾工作經驗。到目前為止,全市已經建立起了“三送”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雙向全覆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所以在“三送”工作實施三年多的時間裡,贛州共有10萬多名“三送”干部訪民情、抓發展、惠民生,僅去年一年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6萬多件,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5000多起,處理信訪案件1000多件,爭取項目投入資金是6億多元,應該說“三送”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我記得我們有一位群眾自發地還寫了這麼一幅對聯,我念給主持人聽一下“耳聞三送,目睹三送,三送解民難,手捧溫暖,心送溫暖,溫暖聚民心”,橫批是“福澤人民”,這點盡管是我們一個群眾寫的,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完全表達了我們基層的群眾對“三送”工作、對“三送”干部的充分肯定。所以目前“三送”工作已經成為了我們市裡加強群眾工作、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一個特色和亮點,凝聚了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主持人]:剛才冷市長給我們分享的這些,其實都離不開“改革”二字,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贛州可以說是在去年就對深化改革進行了一些積極有力的探索,今年贛州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會有怎樣的規劃和打算呢?
[冷新生]:應該說改革本身就是我們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兩年尤其去年一年來,正是因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改革,所以我們才有了全市經濟社會穩中趨好、穩中求快的發展態勢,下一步我們仍然將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用好、用足、用活《若干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充分發揮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我們贛州市、縣的優勢,重點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金融改革創新、財稅體制改革、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繼續積極探索、穩步推進,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贛州樣板,使贛州成為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改革創新的實驗區。
[主持人]:今天冷市長聊了很多關於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相關話題,其實有很多網友想知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贛州市市長,您是如何理解中國夢,您又會如何實踐踐行這一偉大的夢想呢?
[冷新生]:中國夢就贛州而言,就贛州的市長而言,兩會期間作為一位代表而言,我想中國夢從我的角度來說,具體的體現形式就是贛南蘇區的振興夢,就是希望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夢想能夠早日實現。要做到這一條,還是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按照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按照昨天上午總理報告中提出的要求,重點在改革創新、務實落實上下功夫。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冷市長做客我們的“微聚中國百城市長共筑中國夢”系列訪談,相信憑著這份務實實干的精神,贛州一定會取得頗豐的深化改革的成果,今天訪談就到這裡,請各位網友繼續鎖定,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