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微博>>微博快報

西安市長董軍對話@人民日報: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城市(實錄)

2014年03月12日17:55    來源:人民微博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王鵬宇)3月12日10時,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長董軍做客由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和人民微博聯合主辦的“微聚中國-百城市長共述中國夢”系列微訪談,與@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和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進入訪談頁

微訪談全文如下:

[@糖粒粒]:說起西安,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世界四大古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可否簡要介紹下西安市情,讓網友們對西安有更多了解。

[董軍市長]: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陝西省的省會城市,轄9區4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裡,城市建成區面積50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58.81萬人。

[董軍市長]:西安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西安是一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

[董軍市長]:先后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裡建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

[董軍市長]:著名的古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跡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

[董軍市長]: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的門戶和交通樞紐。

[董軍市長]: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是關天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

[董軍市長]: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陝西省“米”字形交通網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干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

[董軍市長]:西安是科技發達、創新力強的城市。西安的綜合科教實力居全國城市前列,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63所,在校大學生87.21萬人,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1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萬人,每年碩士、博士畢業生兩萬余人,60名兩院院士,許多國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董軍市長]:這裡聚集了中國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系列火箭發動機和推進劑、箭載計算機和遙感裝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

[董軍市長]:西安是發展迅速、產業興旺的城市。近年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以來,西安經濟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4884.13億元,增長11.1%,人均GDP達到9202美元,城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董軍市長]:西安工業基礎雄厚,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和“五區一港兩基地”的發展格局。一批國家級的開發區已經成為西安主導產業的集聚地、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董軍市長]:西安是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城市。西安北瀕黃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依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的秦嶺,自然景觀優美,令人留連忘返。

[董軍市長]:近年來,西安城市建設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通過實施“綠滿長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綠大行動”和“藍天碧水”工程,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已成為人們休閑居住、投資創業的向往之地。

[董軍市長]:特別是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向世人展示了千年古都快速發展的新成就、綠色環保的新理念和開放自信的新形象。

[董軍市長]:西安是大氣開放、兼容並包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西安對外交往合作不斷擴大,已23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截至2013年底,累計設立3155家外商投資企業,累計投資總額達339.3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9家在西安設立了146家企業和辦事機構。

[董軍市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4月,經過省市共同努力,一期投資達70億美元的三星閃存芯片項目成功落戶西安,這是中國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成為西安乃至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的重要標志。

[董軍市長]:西安是繼往開來、前景廣闊的城市。未來一段時期,是西安發展歷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2009年6月,國務院批復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把西安定位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

[董軍市長]:即到2020年,把西安市建設成人口達到1000萬、主城區面積800平方公裡的國家重要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屆時,西安將在國家區域發展中擔當更加重要的戰略角色。

[@小衲]:您在今年的兩會中曾建議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建議的提出有怎樣的背景和意義?西安在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方面有怎樣的基礎和有利條件?

[董軍市長]: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既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造福百姓的國家重大戰略,也是西安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全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歷史機遇。

[董軍市長]:西安的目標定位,就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我們將著力加快“一高地、六中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制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中心),

[董軍市長]:努力把西安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最具發展活力、最具創新能力、最具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戰略支點城市。

[董軍市長]:綜合考慮有效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以及西安市情實際,我在這次全國兩會上提出了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這不僅對西安、對陝西、乃至對整個西部地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董軍市長]:從支撐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來說,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和國家向西開放戰略的重要支點城市,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著非常特殊的角色。

[董軍市長]:設立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進一步提升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服務支撐作用,使之成為聯通歐亞、承東啟西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樞紐,

[董軍市長]:從而達到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效應,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的8個城市群之間,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之間的互融互通、協同發展,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

[董軍市長]:從加快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於加快構建我市開放型經濟新結構,提升經濟外向度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有利於加快我市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董軍市長]:有利於推動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董軍市長]:具體到西安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優勢,我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歷史文化悠久。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底蘊深厚,在古絲綢之路中擔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和世界影響力。

[董軍市長]:二是區位優勢突出。西安地處中國版圖的中心位置,在交通、信息、物流上都是我國聯通東西、輻射南北的重要樞紐,各項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具有成為歐亞客流、物流集散地的天然優勢。

[董軍市長]:三是科教資源聚集。西安科研機構眾多,科教實力雄厚,擁有3000多個科研單位,63所高等院校,60名兩院院士,44萬名專業技術人員,近90萬名在校大學生,能夠為經濟帶建設提供充足的科技和人才資源。

[董軍市長]:四是產業基礎雄厚。西安的五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豐富的能源資源、生態產業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在產業互融發展方面大有可為。

[董軍市長]:五是口岸平台齊備。西安擁有中國最大的陸地港口,以及2個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和1個出口加工區,在海關特殊監管模式和政策創新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能夠為歐亞各國企業提供便捷的口岸物流服務。

[@馬月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西安在加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將在深化改革方面做哪些具體工作?

[董軍市長]: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實現“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必須像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講的那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

[董軍市長]:就西安而言,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改革作為今年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確保事關全局的各項改革政策落到實處。

[董軍市長]:我們將結合西安市情,圍繞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目標,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破解資源環境、民生保障等諸多難題,著力構建經濟多元化、城鄉一體化、機會均等化、管理網格化和資源配置市場化的新型城市治理體系,

[董軍市長]:不斷提升以人為本、智能集約、責權統一、服務高效的城市治理能力,努力建設和諧宜居的國際化大都市。

[董軍市長]:具體來說,將重點推進以下幾個領域改革: 一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切實把能放、該放的權利全部放開、放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要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務效率,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董軍市長]:二是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工業突破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力求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

[董軍市長]:三是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圍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目標定位,抓緊申報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各項准備工作,著力推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斷提升我市的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

[董軍市長]:四是加快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規劃一體、產業協同、資源共享、服務均等”的統籌城鄉發展思路,進一步完善開發區帶動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提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董軍市長]:五是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以強化基層服務為抓手,加快和諧社區建設,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著力解決“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等問題,不斷改革信訪制度,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董軍市長]:六是加快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強力推進治污減霾、緩堵保暢、城市精細化管理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工作,堅持不懈的抓好秦嶺生態保護、“八水潤西安”等重大生態工程,努力為廣大市民創造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路更暢的美好家園。

[@我心_飛翔]您擔任市長以來,曾多次強調將民生改善放在首位,是否可以介紹下西安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著哪些問題和差距?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民生的進程中,會有哪些新舉措?

[董軍市長]:民生問題,一直是我擔任市長以來考慮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這幾年,我們堅持“兩個80%”的硬指標不動搖,將更多財力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董軍市長]:2013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84.4%和新增財力的88.8%用於民生,民生支出總計達到615.6億元,增長25.8%,較上年增加了128億元,再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董軍市長]:從2012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每年承諾給群眾辦“10項惠民實事”。

[董軍市長]:2013年,在這方面,全市共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78萬套,基本建成6.8萬套﹔解決了農村2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新建、改擴建標准化幼兒園286所,啟動建設122所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和蛋奶工程學生人數達到32.97萬人。

[董軍市長]:此外,在就業增收、放心食品、養老服務、校車工程、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等方面也辦成了一大批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實事好事。

[董軍市長]: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方面,針對城鄉低收入家庭,我們在原有政策基礎上,2013年又制定出台了13項具體幫扶措施,新增財政資金投入3.4億元,使30萬城鄉低收入群眾受益。

[董軍市長]:從今年開始,我們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堅持城鄉統一的標准,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農村五保供養標准,農村和城市居民基礎養老金分別從每人每月80元和110元統一提高到130元,農村五保每人每年最高增加2400元,惠及城鄉群眾55萬人。

[董軍市長]:同時,我們還圍繞市民關切,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讓廣大群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了更多、更實在的利益和福祉。主要包括: 治污減霾工程: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既是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也是城市發展的切膚之痛。

[董軍市長]:我們率先在全國提出並實施了“治污減霾”工作,將其列為當前環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頭號工程。

[董軍市長]:2013年市財政投入治污減霾資金14.95億元﹔拆除燃煤鍋爐593台﹔淘汰黃標車、老舊車輛5.28萬輛﹔關閉了主城區所有造紙企業。按照新標准統計,去年我市優良天數138天,超省考指標33天。治污減霾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董軍市長]:緩堵保暢工程:2012年我市啟動實施“緩堵保暢工程”,出台了《西安市緩堵保暢三年行動方案》,多措並舉、協力推進。兩年間,市本級完成交通工程投入177.9億元。建設和改造干道支路35公裡、背街小巷59條,打通斷頭路11條。新建公共停車位1.98萬個。

[董軍市長]:開展道路施工圍擋“瘦身”專項整治,清理圍擋222處、8.7萬平方米,最大限度還路於民。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開通、調整公交線路55條,更新及新增公交車1155輛,投放公共自行車8000輛。

[董軍市長]:扶貧開發工程:全年完成貧困人口脫貧3.03萬戶、11.6萬人,資金投入達到10.3億元,是2012年的2.68倍。啟動建設7個移民社區、34個集中安置點,完成2.09萬人搬遷移民。

[董軍市長]:惠民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市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問題仍然突出,群眾對環境污染、交通擁堵、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意見還比較大,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董軍市長]: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和諧宜居的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繼續以“10項惠民實事”為重點,扎實推進治污減霾、緩堵保暢、城市精細化管理、扶貧開發等各項民生工程,

[董軍市長]:切實把財力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努力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每天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都能看到藍天白雲、山水綠地,都不用為就業、上學、看病、出行等發愁,在這裡人人都有公平的機會,都能成就出彩的人生。

[董軍市長]:我相信,隻要持之以恆地抓下去,即使在我的任期看不到結果,也一定會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牙的刺?]:八項規定出台之后,西安市嚴格執行中央和陝西省相關規定,堅決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取得了顯著成效。請問董市長,壓縮“三公”經費后增加的政府財力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

[董軍市長]: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我們堅持力學立行、機關帶頭、以上率下,嚴格“三公經費”管理,厲行勤儉節約,2013年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8.5%。

[董軍市長]:我們將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嚴格把關,進一步細化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的公開內容和范圍,今年我們還將對市本級公用經費預算統一壓縮5%,努力把節省下來的錢,真正用在促發展、惠民生的刀刃上,用在廣大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稀飯不稀]西安不但是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否介紹下西安在保護歷史文化和發展旅游業方面的思路和想法?

[董軍市長]:西安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旅游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市境內各類古遺址987處,這些也成為西安旅游業發展的最大優勢。

[董軍市長]:旅游業是西安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去年,我市接待海內外游客首次“過億”,達到1.013億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11.4億元。

[董軍市長]: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文化體驗過程,隻有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董軍市長]:近年來,西安市在保護歷史文化和發展旅游業方面,堅持保護優先、有機結合的思路,形成了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原則,以“保護文物、傳承文明、弘揚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為目標的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和旅游業協同發展的“西安模式”。

[董軍市長]:比如,我們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開發項目獲取資金來反哺文化遺產保護,相繼建成了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等一批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工程,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眾生活環境的同時,使更多歷史文化遺產重新展現給世人。

[董軍市長]:再如,西安樓觀道文化展示區,我們按照“保護優先、突出特色、生態融合、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合理的商業開發,使中國傳統道文化很好地呈現給世界,既傳承了文化,又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成為我市統籌城鄉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董軍市長]:還比如,去年我們建成並對外開放的大唐西市絲綢之路風情街,這是以隋唐西市遺址為依托,以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以盛唐百業為形式、仿古建筑為載體,而修建的國際化體驗式商旅文化街區,不僅使游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穿越感”,也將絲路文化很好的展示給了世人。

[董軍市長]:歷史文化古跡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再生性,保護和利用好它們的責任在政府,在推進旅游開發與歷史文化保護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我們將牢牢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堅持保護優先。

[董軍市長]: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法規,依法保護文物古跡。審慎推進旅游項目開發,防止過度商業化開發,杜絕破壞性建設,做到保護展示與開發利用相協調,使西安旅游更具文化魅力,使文化與旅游相得益彰。

[董軍市長]:二是加強科學規劃。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加強對古跡遺址等旅游開發的科學規劃。深入論証,超前謀劃,必要的情況下要邀請國內外文物專家學者進行“會診”,合理確定功能分區和保護利用方式方法,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合法性。

[董軍市長]:三是嚴格組織實施。即在項目建設階段,嚴格按照法規和規劃實施,根據文物古跡現狀和利用方向,採取凍結保護、修舊如舊、慎重重建、新舊區分等方式,確保古跡遺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避免人為景觀等對古跡遺址的原真性破壞。

[董軍市長]:四是設定承載容量。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根據古跡遺址保護區的承載量,以及保護利用區域的劃分,確定商業業態和規模,防止過度商業化對古跡遺址周邊環境的破壞。

[董軍市長]:五是加強教育管理。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讓更多市民、旅游者愛護歷史遺跡,自覺參與到古遺跡保護中來。同時,對古遺址等旅游景區,要合理進行服務功能區布局、游線設計和安全保護,讓歷史古跡更好地留存於世、惠及后代。

[@馬丁貓]: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和社會各階層都在熱議“中國夢”,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西安市市長,您心目中的中國夢是什麼樣的?您覺得我們該如何去踐行?

[董軍市長]:我的西安城市夢就是:建設和諧宜居的國際化大都市。具體講,就是要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每天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都能看到藍天白雲、山水綠地,都不用為就業、上學、看病、出行等發愁,在這裡人人都有公平的機會,都能成就出彩的人生。

[董軍市長]:非常感謝今天跟各位網友的交流,歡迎大家來西安旅游投資!

(責編:谷江曼)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