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紅木

來源復雜 進口“新紅木”帶來挑戰

張 豐 翟聰聰

2015年01月05日10:49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進口“新紅木”帶來的挑戰

  進口“新紅木”帶來的挑戰

  上海吳淞局今年從奧氏黃檀木中截獲有樹蛙、象甲、魚藤跗虎天牛等多種外來生物,其中鑽蛀性有害生物包括天牛科及幼虫、小蠹科及幼虫等共計16批次。面對復雜的疫情,檢驗檢疫人員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檢疫措施,加大檢疫除害處理力度,加強對木材進口企業的后續存放、生產方面的監管,確保了進境原木的檢疫安全。

  樹蛙

  天牛幼虫

  2014年,上海吳淞檢驗檢疫局共受理報檢分撥貨奧氏黃檀木材37批,重量為113.285噸、數量為172.672立方米、貨值達409202美元。由於這一木種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奧氏黃檀的價格也逐漸攀升,目前的市場價格每噸已經升至為1.3萬至1.5萬元,市場前景十分看好。作為深受人們追捧的紅木品種之一,當前進口的奧氏黃檀木原木攜帶的疫情風險也是比較高的,應引起檢驗檢疫部門的高度重視。

  來源很復雜 檢疫風險大

  簡單的說,“紅木”50年以上才勉強算做成材,不同樹種成材的時間從幾十年到幾百年更是不同,但是由於市場對奧氏黃檀類的“紅木”需求量激增,國外的發貨人為獲利而不擇手段,也經常出現不法分子盜伐紅木謀取暴利的報道,因此原木來源復雜、品質良莠不齊。

  從吳淞口岸進境的奧氏黃檀原木來看,整體狀況可以用“臟亂差”形容,數量最多的是未成材木,這些年幼的小樹未成材就被砍伐了,大多被砍去樹皮,裸露的木質部分可以看到天牛幼虫等鑽蛀性害虫留下的虫道,充其量算作是“紅木”中的次品。

  品質較好的陳年原木,多數是舊房子拆下來的門框房梁。還有帶樹皮的朽木和腐木,多數樹干部分已被完全蛀空,樹洞內堆積有泥土樹葉等殘留物,可以說就隻剩下樹皮了。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些來源復雜的奧氏黃檀,攜帶泥土等禁止進境物,且原木上外來生物較多,給檢疫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

  最后一道崗 現場逮樹蛙

  今年夏天,一批奧氏黃檀木在吳淞分撥貨監管倉庫整箱拆箱后申報檢疫。第一眼看到這批原木時,有數十年動植檢經驗、被大家稱為“老法師”的老陽同志皺起了眉頭。木箱很大,包裝嚴實,外面又包裹了一層塑料薄膜,箱內濕度較大,便於有害生物的存活。一人多高的木箱,打開查驗都困難,怎麼完成檢疫工作呢?

  剛剛打開木箱外面包裹的塑料膜,一隻黃色的蛙類爬了出來,一旁的協檢員驚呼:“是不是東南亞的有毒樹蛙?”

  大家都了解東南亞有些種類的樹蛙有毒,所以比較小心。老陽也不敢馬虎,趕緊將這隻可愛的小蛙“請進”樣品袋,還特意在袋子上刺了幾個洞。老陽隔著透明的袋子仔細觀察著說:“腳掌上有吸盤,應該是樹蛙,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有毒。”后來,經植檢實驗室鑒定為樹蛙的一種。

  夏日的陽光分外耀眼,炙烤在檢驗檢疫人員的身上,檢疫人員在悶熱並散發著腐木氣味的木箱中,仔細地搜索著……現場查驗工作累不累、苦不苦,有著多年現場查驗經歷的老陽最有發言權:“苦和累,無所謂,現場查驗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進入國內市場的最后一道崗哨,咱們可馬虎不得。”

  相關鏈接

  在國家標准GB/T 18107-2000《紅木》中,木質優良的奧氏黃檀,隸屬於蝶形花科黃檀屬,歸為紅酸枝木類,也有“花黃檀”、“差紫黃檀”、“紫黃檀”、“欖色黃檀”之稱。為了區別於交趾黃檀“老紅木”,也有人稱之為“新紅木”,主要生產於緬甸、泰國和老撾等低海拔混交林中。上海吳淞口岸進口奧氏黃檀木均來自泰國,原產地為老撾,每一批次的進境奧氏黃檀木用1個至3個木箱裝載,以原木居多,少數為粗加工板材,且多與原木混裝在同一木箱中。

  《中國國門時報》

(責編:孫紅麗、唐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