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飲酒有害健康”如今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酒的價值。無論是白酒(尤其是藥酒)還是紅酒,適量飲用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研究表明,喝葡萄酒具有延緩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病、預防癌症和是美容養顏等功效。葡萄酒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劑,如酚化物、鞣酸、黃酮類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鋅、錳等,能消除或對抗氧自由基,所以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而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可使癌細胞喪失活動能力,所以葡萄酒是預防癌症的佳品。
也有專家研究認為,白酒尤其是藥酒,保健功效大於紅酒,原因是中國傳統釀造的白酒採用的是多菌系自然堆積固態方式制曲、多維微生物固態發酵釀造和高溫蒸餾工藝,在固態蒸餾過程中將風味物質進行了選擇與強化。而且,白酒的生物活性成分有1500多種,這些成分能夠緩解酒精傷害,能增強人體防御功能,調節生理節奏,以及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等。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裡,白酒的記載更詳盡。“酒”和“醫”有著不解之緣。古之“醫”字,從“酉”,而“酉”就是盛酒的器皿,代指“酒”。所以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有“醫源於酒”之說。
中國是人工釀酒最早的國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很多陶制酒器。殷商時代,釀酒業更加普遍。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古人所釀之“酒”一開始就與“藥”有關。或者說,先人造酒,既為食,也為藥,食與酒同源,酒與藥相和。在羅振玉考証的《殷墟書契前記》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記載,“鬯”是什麼呢?對照漢代班固《白虎通義》可知,“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釀之成為鬯”,說白了,就是藥酒。
到了周代,飲用藥酒治病強身的習慣就已經很普遍了。西周時期,還設有“食醫”官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掌管飲食營養的醫生”。《周禮》中有“醫酒”的論述,漢代《說文解字》更明確提出,“酒,所以治病也。”《黃帝內經》中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其中提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也講“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都說明古人對用藥酒治病是非常重視的,療效也是十分肯定的。
漢代,隨著中醫方劑的發展,藥酒便漸漸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隋唐時期,藥酒使用更加廣泛。孫思邈在《千金方》等著作中記述的藥酒方就有116種之多。宋元時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但出現了制曲和釀酒的專著《酒經》,而且在“煮酒”一節首次提及“加熱殺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歐洲要早數百年。對藥酒功效的理論研究,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比如“古法服藥,多以酒者,非特定通血氣而已,亦以養陽也”(見《聖濟總錄——治法•湯醴》)明確指出了藥酒不僅能“通氣血”,還有調五臟、補肝腎和脾胃的“養陽”之功。治病又養身,有病治病、無病強體、標本兼顧、治防結合的保健意識普遍通行。
元明清三代,隨著釀酒工藝的不斷發展提高,有些藥酒不但具有治病、強體、益壽延年的優點,而且口味醇正,成為風行一時的名酒,其中的極品還成了宮廷御酒。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著名的“十大宮廷貢酒”。這十種酒都是皇帝親嘗御賜,口感極佳。其中唯一一款具有明確治療功能而且讓皇帝療疾受益的“玉液瓊漿”就是“鴻茅藥酒”。
“鴻茅藥酒”是中國藥酒的代表,創制於乾隆四年,也就是公元1739年。這是藥酒史上融匯古今、貫通中蒙藥方酒劑的集大成者。它共由67味動植物藥材組方,以內蒙古涼城特有的山泉水純糧酒釀制。鴻茅藥酒延續近三百年的神秘“八步古法”配制技藝,於2014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利在當代的活態傳承典范。
誕生至今,鴻茅藥酒承載的都是帶有傳奇色彩的史實故事,史書記載,“鴻茅藥酒”與“走西口”文化有關。清乾隆年間,人口劇增,耕地不足,政府移民。“走西口”就是指今山西等地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謀生。晉文化與游牧文化在內蒙古涼城縣交匯了。據《涼城縣志》記載,晉中大醫王吉天在往返口外行醫經商途徑涼城,被這裡獨特的岱海和遍地藥材的蠻漢山所吸引,舉家遷居於此。當時邊塞之地,風寒濕邪侵擾,百姓苦不堪言,大小病不斷,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王吉天便苦心鑽研,將蒙醫藥的特點與中醫藥結合,選擇了共融共通的“酒”作為承載物,“融數方為一方,合數法於一法”,創制了67味大組方的鴻茅藥酒。眾法歸一,以一當十,但凡風濕關節痛、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虛腰酸、氣虛血虧等雜症,每天兩口鴻茅藥酒,十天半月即可治愈。沒病痛的人,每天兩口鴻茅藥酒,身強體健,不會輕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擾。
鴻茅藥酒問世后的幾十年裡,一直是晉蒙兩地蒙漢百姓的護身酒、祛病藥,也是草原上蒙古王公貴族的強身酒、養生藥。
1777年,乾隆皇帝壩上狩獵,突發風寒之疾,察哈爾右旗旗領晉獻鴻茅藥酒,一飲即愈。1830年,鴻茅藥酒再顯奇效,三天醫好道光皇帝的筋骨疼痛。道光皇帝御賜“鴻茅藥酒”為宮廷貢酒。從道光十年至民國初年,鴻茅藥酒一直是皇親國戚的防痛酒、治病酒、養生酒。在《歷代御醫推薦給皇帝的養生食譜》中專門記述了“道光與鴻茅藥酒”,來龍去脈說得非常清楚。最后在“推薦理由”中講到了鴻茅藥酒的功效:“酒香濃郁,藥力平和。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強身健胃等功效。”可見,鴻茅藥酒是清宮御膳餐桌上常備的飲品。
“鴻茅藥酒”的組方1992年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在國家批復的功效主治中包括了“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及婦女氣虛血虧”,比清宮御醫認定的功效又擴大了,並成為“OTC”藥酒。“OTC”藥酒的概念就是無須醫生處方,自己可以在櫃台買得到的藥酒,並且超過規定劑量飲用也不至發生問題的安全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