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畜牧業和糧食加工業,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 這是從國家層面首次正式提出糧改飼和種加養的政策指導與號召,為我國傳統農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指明了方向。
中鶴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規劃效果圖。
八月末是我國中原地區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即將成熟的季節,也是秋收時節。《荀子·王制》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中國經濟網記者前往河南省中鶴現代農業開發集團萬畝高標准清潔糧源生產基地,實地調查了解中鶴集團如何採用工業方式發展現代農業,以“糧改飼、種加養”方式大力改造傳統農區農業結構,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踐行中央一號文件先行先試 效果顯著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中鶴集團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特別是在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農業規模化生產中,發現以往的農業產業結構不符合規模農業的規劃,籽用玉米種植難以實行全程機械化,於是流轉后的耕地改變傳統的小麥、玉米季節輪作方式,改籽用玉米種植為飼用玉米種植,實現了小麥、飼用玉米種植的全程機械化。種植結構的轉變,為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提供了條件。
世界一流農機紐荷蘭FR9040自走式青貯收獲機正在緊張收獲作業。
中鶴集團董事長王學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用青貯玉米和小麥秸稈發展規模化肉羊、肉牛養殖,大幅提升了牛羊肉的生產能力、水平和產品質量。牛羊養殖糞污經過無害化處理后,作為有機肥施用於糧食和果蔬種植,減少農業種植中農藥、化肥的使用,實現農業循環生產和環境保護。形成了“地種糧、糧結稈、稈喂羊、羊拉糞、糞還田”的綠色、低碳農業。在中鶴集團的牧業羊場記者看到從澳大利亞引進的3000隻貴族種羊蓬勃成長著,這些種羊抗逆性強、繁殖快、產肉率高,和中國的湖羊雜交,在本地大規模擴繁、育肥,提供大量優質的羊肉。
河南省農業部門組織有關全省各市縣農機部門在中鶴現代農業園區舉辦“三秋”現代農機現場觀摩會,河南鶴壁市副市長劉文彪(左)、河南省農機局林局長(中)、浚縣縣長王軍(右)在現場觀摩中鶴現代化農機作業。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中鶴牧業羊場看到,“整齊的羊舍旁配置了鮮食葡萄、苜蓿草的栽培大棚,大棚上鋪有光伏發電板”。
王學軍介紹說,養殖可以使大田種植中大量使用羊糞肥進而減少化肥的用量,秸稈過腹還田又消滅了虫卵從而減少了害虫進而減少了農藥的用量,改善了土質,保証了糧源清潔。多余的羊糞還可以為葡萄、蔬菜、經濟作物施肥,提高循環利用。在生態養殖循環農場,公司提供設施和技術,富余勞動力的農戶可以承包勞作,喂羊、種蔬菜、擦拭光伏板,可以額外獲得勞動收入。因此,發展“種加養”生態農業,轉化了部分農民就業,也帶動了土地流轉和農業結構調整。並大力促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生態型現代農業建設。現如今中鶴現代農業集團先於中央一號文件先行先試,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河南省中鶴現代農業開發集團現代化農機。
凱斯450大型拖拉機牽引凱斯875聯合整地機正在農田作業。
中鶴摸索現代農業工業化初見端倪
2015年7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李克強指出,縱觀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普遍都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農業不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現代化就失去了支撐﹔反過來說,也隻有根本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農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
近年來,中鶴集團本著“三集中”原則,對中鶴所在地王庄鎮進行了整體規劃。規劃后耕地面積將由目前的9萬畝增加到12萬畝,淨增耕地3萬畝。同時中鶴摸索出了一條用“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以及“信息化”同步發展的方式保障安全食品生產,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現代畜牧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真正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全產業鏈把控,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
正是看到了中鶴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改革創新力度、轉變農業生產發展方式,8月25日,河南省農業有關部門 “秋收”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在中鶴現代農業園區的召開。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中鶴萬畝清潔糧源種植基地裡看到,世界一流農機紐荷蘭FR9040自走式青貯收獲機正在緊張收獲作業。該農機具備強大的切碎滾筒、更寬的喂入輥和舒適寬敞的青貯機專用駕駛室。可變位置的籽粒處理器和風機加速系統以及發動機動力巡航系統的創新設計,為田間的提供了極佳的作業效率和較低的燃油消耗﹔喂入滾動配備6個金屬探測器,避免金屬物摻入青貯飼料內﹔玉米籽粒二次篩選,避免籽粒摻入飼料內﹔該青貯收獲機傳動系統結構簡單,維護點容易操作,便於保養,傳動系統可靠性高,整機堅固耐用,動力強勁,時速8-15km/h,作業效率40畝/小時,作業幅度4.5米,每天可作業500畝,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