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強國新聞
人民網>>強國新聞>>正文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二戰期間日軍兵力在亞太地區始終被中國戰場所牽制

2015年09月01日16:3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董長軍少將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張慶成)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人民網強國論壇特別推出系列訪談,希望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日前,人民網記者在位於北京市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內,採訪了該館館長董長軍少將。董長軍表示,二戰期間日軍兵力在亞太地區始終被中國戰場所牽制。

  董長軍表示,當年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其大陸政策幾經完善,成為舉國共識。在其侵略步伐中,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並非日本軍國主義的最終目標,或北進直接參與對蘇作戰,或南進侵佔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與德國納粹劃分世界,才是日本法西斯的既定戰略。“中國戰場粉碎了日本的‘北進’計劃,並且中國戰場還是對盟軍太平洋戰爭的戰略配合。”董長軍說。

  德國入侵蘇聯前夕,希特勒接見日本陸軍大將山下奉文,希望“日本從‘滿洲’打進西伯利亞”。蘇德戰爭爆發后,德國外長裡賓特羅甫致電駐日大使奧托,希望日本參加對蘇作戰。日本外相鬆岡洋右力主對蘇開戰、夾擊蘇聯。但至1940年冬,日軍49個師團中有27個被陷於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戰場,隻有11個師團用於中國東北。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后,日軍判斷對蘇進攻至少需25個師團。但此際日軍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兵力不超過14個師團。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希特勒再次企圖聯合日本打垮蘇聯,但日本在此之際,正調集兵力進行對華北和華中佔領區的“治安作戰”,因為他們清楚,隻有鞏固的中國淪陷區才能實現其“北進”、“南進”,否則一切都是口號!至1941年12月初,日本陸軍51個師中有35個師用於侵華戰爭,實在鞭長莫及!正是由於日本陸軍主力被中國抗日戰爭消耗和牽制著,才迫使其不得不放棄“北進”與德國合擊蘇聯的計劃。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戰場拖住和抗擊日本陸軍總兵力的80%,最高時達到94%﹔從1941年冬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3年冬,日本在華陸軍佔總數的50%以上,最高達到69%。1943年冬,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戰略反攻時,日本仍有54%的陸軍計38個師團、近一半的航空兵被牢牢牽制在中國戰場。若再考慮到中國遠征軍參加的中緬印戰場,則抗擊和牽制的日軍更多。

  有數據統計,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佔日軍二戰中軍隊傷亡總數的70%以上。日本戰敗后,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余人,超過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的日軍總和,佔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蔣介石講:中國戰場控制了日寇凶橫的侵略軍隊,使他不敢窺印度,不敢侵澳洲,也不敢向北跨越阿留申群島,以切斷美蘇聯絡。

  董長軍認為:“中國的抗戰徹底擊碎了日本法西斯獨霸中國、與德意法西斯瓜分世界的迷夢,戰略上配合了歐洲抗擊德國法西斯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唯一戰場,獨立抗擊了10年有余的日本法西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牢牢地抗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體力量,為英美盟國實現‘先歐后亞’戰略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重大犧牲。”

(責編:張慶成、王喆)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強國社區今日熱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