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強國新聞
人民網>>強國新聞>>正文

穿越時空的記憶:草履八千裡,提顱出康川

——人民網“重走抗戰路”探訪川軍出川足跡

2015年11月24日08:46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前方報道團在位於成都市人民公園門前屹立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合影留念。

十一月的成都陰雨綿綿,淡淡的雨霧為“天府之都”平添了一分肅穆。由中央網信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人民網聯合8省區市共同主辦的“尋找歷史記憶 緬懷抗戰英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最后一站23日在成都啟動。採訪團與強國論壇網友共同走進這片革命熱土,重溫抗戰英烈們的崢嶸歲月。

成都市人民公園門前屹立著一座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這也是採訪團抵蓉的首站。四川省委宣傳部網宣處副處長鄭偉強向採訪團介紹,在八年抗戰中共有近350萬四川人參與作戰,64萬多人傷亡其中陣亡的有26萬﹔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無川不成軍”之說由此而來。

在很多人看來川軍戰斗力強是因為精良的武器裝備,但事實並非如此。據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科員楊萍介紹,當年的川軍將士,衣衫襤褸、裝備破舊。他們的步槍多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其威力“打隻土雞、兔子什麼的還能湊合”,連手榴彈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彈”,在當時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質裝備。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川軍用自己大無畏的犧牲換來了“川軍能戰”的名聲。

人民網前方報道團走進川軍抗戰將領李家鈺的故居。

說到川軍抗戰時期的杰出代表,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抗戰中殉國的兩位集團軍總司令之一的李家鈺。在文廟前街的晚霞雜志社內有一棟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筑,青磚灰瓦,雖歷近百年風雨滄桑仍然氣宇軒昂,讓人由生幾分感懷。這就是李家鈺將軍的故居。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李家鈺出自民族義憤,主動請纓殺敵,並賦詩一首:“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於9月初率軍出川,部隊單衣草鞋,行程4000余公裡,12月始抵達晉東南抗日前線。李家鈺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決主張抗日,曾說:“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隻要抗日就對。”1944年在豫中會戰失敗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於河南陝縣秦家坡壯烈殉國,成為繼張自忠后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1984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在成都有這麼一些人,在他們模糊的記憶中,祖輩、父輩在抗日戰爭彈火紛飛的戰場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勝利。川軍的英勇無畏,敢於用“刺刀拼坦克”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正如今日採訪行程的最后一站,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女士所言:“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趙一曼,希望人們能記住抗戰烈士的英勇事跡,也謝謝還記得抗戰烈士的網友們,感謝你們記得。”(人民網前方報道組:鄧志慧、於紅林、曹亞飛、霍雨佳)

(責編:王喆、黃玉琦)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強國社區今日熱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