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肅成院遺址

2018年05月15日16:02  
 

    肅成院原名“肅成殿”,是玉華宮“五門九殿”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玄奘於顯慶四年(659年)來玉華寺譯經的一處極為重要的遺跡。該窟群主體鑿於唐初。窟內現留存有玄奘法師禮佛活動的佛教石刻(金剛座和佛跡記碑)。蘭芝谷內肅成院石窟就是玄奘法師在玉華寺譯經期間為禮拜佛祖而造。

    玄奘法師在玉華寺譯經期間,肅成院是其居住、禮佛的場所。在此開窟造像、石雕或泥塑,為玄奘法師請來的初唐著名畫家、塑工宋法智所做。千古滄桑,肅成院石窟內的佛教造像今已無存,僅有金剛座和佛跡記碑留存於此。

肅成院石窟遺址外景

金剛座

    “金剛座”特指釋迦牟尼成等正覺時的座處。在古印度摩揭陀國摩訶菩提寺南邊尼連禪河西岸的“菩提樹垣”內,玄奘法師游學天竺時曾來此頂禮膜拜。后來玉華寺譯經之余,玄奘於肅成院石窟內敬造釋迦佛像供養,惜今僅存其座。金剛座青石質,方形基座上承以束腰蓮台,蓮台頂部刻長方形凹槽以連接釋迦佛像。蓮台上部剔地形成肥碩的仰狀蓮瓣,下部浮雕如意雲頭,方形基座正面左側鐫刻造像題記共20字,楷書,其文為:“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1956年,這件佛門至寶被移至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展示。1964年7月4日,玄奘法師圓寂1300周年紀念法會在西安大慈恩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將玄奘法師敬造的這尊佛像底座的銘文拓片作為珍貴禮物分贈與會代表,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趙朴初居士為銘文拓片賦詩一首:“片石勒銀鉤,象教賴不墮。雖失天人師,猶留金剛座。想見翻經手,磨勘往復過。千載如晤對,心光照天破。”趙朴初先生詩文一出,時人遂以“金剛座”稱玄奘法師遺留下來的這件佛門重寶。

金剛座(清)

佛跡記碑

該石碑此前多稱“佛足印”“佛足碑”。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游歷五印諸國,親禮釋迦足印刻石。玄奘法師在玉華寺譯經期間,曾於肅成院石窟按照印度佛足印的原樣敬造釋迦足跡石刻供奉膜拜。玄奘法師敬造的這通佛跡記碑,具有極高的藝術性。1999年在玉華寺肅成院遺址中,發現佛跡記碑題記部分殘塊,碑為青石質,上有銘文數行。

金剛座銘文 

(責編:劉江南(實習生)、張葳、張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