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前實現長江沿線1公裡內化工企業“清零”

宜昌“關改搬轉”破解“化工圍江”(人民眼·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本報記者  禹偉良  程遠州  范昊天

2018年08月10日04: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宜昌沿江一瞥。
  李志偉攝

  2018年3月,田田化工拆除現場。
  劉曙鬆攝

  長江沿江1公裡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以來痛下決心,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計劃到2020年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134家化工企業,實現沿江1公裡內化工企業“清零”。

  位於長江中上游接合部的宜昌市,“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作為三峽工程庫壩區生態屏障,這裡是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

  “2016年,長江宜昌段200多公裡的岸線上,分布著沿江化工管道1020公裡以上、壓力容器1.72萬余台。”面對“化工圍江”,宜昌市環保局局長吳輝慶憂心忡忡,“任何一處一旦發生事故,導致管道破裂、化學品泄漏,后果都不堪設想。”

  化工是宜昌第一個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一度貢獻了全市1/3的工業產值,解決了大量就業。吳輝慶深知,拿“吃飯產業”開刀,會多痛。

  “保護長江責任重大,生態環保是我們的‘必答題’,不是‘選擇題’。”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說。

  企業搬遷,如何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產業轉型,如何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宜昌打響“清零”之戰。

  

  解結

  “這個腕必須斷!”

  漫步長江邊,沿堤望去,一排排銀杏樹、桂花樹在陽光下舒展枝葉。不看老照片,很難相信眼前這條寬闊的綠色景觀帶,曾是宜昌市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的一排臨江廠房。

  “我們關閉臨近長江的22套生產裝置,資產價值12億元。”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說,“對搬遷騰出的900多米長江岸線、800多畝土地,按照城市公園標准實施生態修復,復綠總投入將超過1億元。”

  悄然之間,長江岸線變清爽了。

  過去,臨江而建的一片片廠房、碼頭,擠壓長江岸線。如今,騰退岸線、還江於民,宜昌乘勢而上,開建濱江公園。

  從生產岸線轉向生態岸線,宜昌經歷了怎樣的理念再塑?

  睡不好覺的環保局局長

  “有的同志反映,宜昌、襄陽兩個副中心城市鉚著勁比發展速度,別的沒趕上武漢,污染程度趕上武漢了。”去年4月,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向湖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的一句話,引發輿論關注,也給兩個月后臨危受命的吳輝慶帶來巨大壓力。

  “宜昌承擔48項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其中44項須在2017年底前完成。到環保局這一年,幾乎沒睡過好覺。”從統計局局長調任環保局局長,吳輝慶進入連軸轉的工作狀態:制定一項項整改措施,在每周一次的市政府常務會上匯報整改情況……

  反饋意見中,“化工圍江”帶來的環境問題被點名批評:“宜昌等地區磷化工行業無序發展,加重了長江支流及干流總磷污染。”宜昌承擔的48項整改任務,11項涉及化工行業。

  曾幾何時,依托得天獨厚的磷礦資源和航運、水源優勢,化工產業在宜昌長江之畔快速崛起,2016年產值分別佔全市工業和全省化工的近1/3。然而,“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粗放式發展,帶來了稅收、就業,也帶來了污染、風險,企業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環保安全標准不高,最近的企業離長江僅50余米。

  “我在化工企業工作了十幾年,深知‘化工圍江’的安全環保隱患。”14年前,在興發集團擔任安全環保部副部長的吳輝慶,就曾因一場事故受到留廠察看一年的處分。

  當時正值汛期,一場大雨將興發集團生產黃磷產生的粉塵沖入香溪河,造成大面積水華。興發因此被原國家環保總局責令停產整改。此后,投資1.2億元,改造生產工藝,興發集團對黃磷廢水實行封閉循環。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宜昌肩負的歷史重任。宜昌市委和市政府下達“軍令狀”:堅持“鐵心、鐵面、鐵腕、鐵紀、鐵痕”,建立嚴密、嚴厲、嚴格的責任體系,保護長江生態安全。

  從化工企業環保部門負責人,再到環保局局長,十余年間,吳輝慶的人生轉了一個大彎。如今,看到吳輝慶“拎著烏紗帽干環保”,總會有人開玩笑:“你這是在還自己的歷史欠賬。”

  “等等看”還是“立即辦”

  “無論是從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角度,還是從宜昌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都到了徹底解決‘化工圍江’問題的時候!”

  “關閉搬遷化工企業,新興產業一時又難以頂上,數萬職工的生計怎麼辦?經濟增速掉下來怎麼辦?這一塊的財稅收入拿什麼去補?”

  在宜昌,就“化工圍江”困局“破”與“不破”的問題,並非沒有不同的聲音。是“等等看”還是“立即辦”?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明確指出。

  “本屆市委就任於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推進綠色發展、促進轉型跨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2016年底,剛當選宜昌市委書記的周霽開門見山。

  面對一些干部抓生態環保主動性不足、創造性不夠,思想上的結還沒有真正解開,周霽在一次干部大會上直問:宜昌的老百姓現在最關心什麼?是好山好水好空氣,還是經濟指標的全省排位?

  答案不辯自明。近年來,宜昌居民投訴最多的就是空氣、水等環境質量問題。家住猇亭區雲池社區的趙承平說,兩年前,周邊化工廠林立,晾晒衣服都不敢開窗戶。

  “老百姓最關心什麼,我們就應該著力解決什麼!”周霽話音一落,在座的不少干部低下了頭。

  真刀真槍抓生態、不等不拖謀轉型,宜昌毅然向“化工圍江”宣戰——

  組織專班對134家化工企業逐一現場調研,計劃關閉34家整改不達標企業,轉產改造升級100家安全環保風險較低的企業,最終實現沿江1公裡范圍內化工企業“清零”。

  “指揮棒”隨之調整:主動調低部分增速考核指標,支持轉型任務重的地方減速換擋﹔加大化工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保等考核權重……

  “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沒有壓力,但為了還長江一江清水,這個腕必須斷!”宜昌堅定“清零”決心。

  全城勁刮“環保風暴”

  “清零”行動,如何讓企業不畏陣痛,與政府同頻共振?

  宜昌全面執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倒逼企業聞風而動。

  一家年納稅達千萬元的企業,將4萬多噸嚴重超標的廢水直排長江,隨后收到2800萬元的“天價罰單”,並被責令停產整頓。近日,這起宜昌有史以來因污染環境處罰最重的案件宣判,企業總經理等3名相關責任人獲刑。

  “雖然常將生態紅線、環保高壓線挂在嘴邊,但有些企業並非真的放在心上。隻有高壓線真的‘傷人’了,企業才會真正認識到這條高壓線絕不能碰。”宜昌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盧彩容說。

  從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到市縣兩級設環保警察,創新“環保+公安”執法模式,宜昌執法監督機制“牙齒”越長越鋒利,釋放出對環境污染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在沒有設立環保警察之前,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沒有強制執法權,去企業檢查常常吃‘閉門羹’,採集証據非常困難。”盧彩容說,如今執法關口前移,行政執法和刑事處罰的銜接更為順暢,對違法者形成更強震懾。

  自2017年8月“環保+公安”執法模式啟動以來,宜昌偵破環境污染刑事案件23起,刑事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56名,佔全省偵破同類案件數量的三成多。

  宜昌史上最嚴“環保風暴”,刮出了很多企業家的共識: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早破早立、早搬早好。

  攻堅

  “這麼難的事,沒想到能推進這麼快”

  長江南岸,田田化工有限公司昔日繁忙的廠區,如今已成一片空地。

  8個月前,這家已有47年歷史的化工廠開始拆除,正式向100米外的長江告別。

  300多套生產裝置,近2億元的總估值,近3000萬元的年均利稅,說沒就沒了……凝望廠區,在這裡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黃玉平眼圈紅了。

  “這麼難的事,沒想到能推進這麼快!”面對去年一年關閉25家化工企業的“戰果”,吳輝慶和同事們長舒了一口氣。

  解開職工安置難題

  “現在效益好,環保也達標,卻要我們關廠子?”

  “保護長江生態,我們擁護!但也不能讓一家老小喝西北風吧?”

  兩年前的那一幕,徐貽井記憶猶新。

  2016年11月中旬,在田田化工廠區內,時任宜昌市經信委總經濟師的徐貽井和幾名同事來到廠裡,商談關閉、安置問題,不料被情緒激動的工人圍住。

  田田化工總經理李先榮趕緊跑來:“工友們,關閉工廠,我心裡也不好受。但是我們廠離長江太近了,又地處城區集鎮,存在環境隱患。遲早要搬,遲搬不如早搬!”

  講政策,說出路,從早上7點一直談到晚上11點,職工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職工安置,是“清零”行動的棘手難題。宜昌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局長謝天星介紹,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涉及職工5萬余人。

  啃下職工安置這塊硬骨頭,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職工后顧之憂。

  田田化工在市委和市政府成立的工作專班指導下,經耐心細致溝通,482名員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終止協議。

  職工的合法權益,一分都不能少:投入2600余萬元,用於保障職工退休金、養老保險等。

  精准對接需求,提供一攬子服務:舉辦6期轉崗培訓,組織28家化工企業到廠區舉行了8次專項招聘會。近百名熟練工人被省內各大化工廠聘用,其他職工也都得到妥善安置。

  不少職工轉崗到別的公司后,離家遠了,為便於他們上下班,宜昌交運集團專門調整了艾家鎮到市區的公共交通,首班車和末班車時間分別提前、延后半小時和20分鐘。

  曾任田田化工設備主管的黃玉平在安琪酵母公司再就業,工作還是老本行,工資和之前差不多,但“平台大,公司前景更好”。

  截至目前,宜昌已關閉的25家企業中,有24家完成人員安置。去年,宜昌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17%,保持在較低水平。

  杜絕二次污染

  “關閉絕非簡單的一關了之,要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不能給長江生態留下后患。”吳輝慶說。

  田田化工廠區的生產裝置,已被有資質的公司拆除運走。“為了避免二次污染,拆除沒使用爆破,而是採取切割搬運。”李先榮說,房子和裝置拆盡了,現在的重點任務是將土壤處理干淨。

  田田化工廠區的土壤修復,是宜昌“清零”行動中的首例。

  “佔地206畝的場地內,污染土壤面積約1.5萬平方米,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鎳。”“診斷”結果顯示,歷經40多年生產,田田化工廠區的土壤“病情”不輕。

  經過政府招投標程序,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標,為土壤動“手術”。

  “對於重金屬超標的土壤,經過專業挖掘,嚴格與淨土分開,全封閉防撒漏運輸至宜昌宜都市的華新水泥廠,在水泥窯中進行協同焚燒處置﹔對於污染較輕的土壤,則通過化學藥劑對污染物予以固化。土壤經過這樣處理,可大幅降低和消除污染,實現安全再利用。”現場技術經理康健介紹。

  眼下,宜昌正在編制全市土壤治理和修復規劃,將投入專項資金開展化工企業污染場地修復。

  多管齊下破“錢關”

  “搬遷需要錢,生態修復需要錢,職工安置也要錢。”宜昌市副市長王應華算了筆賬:一家田田化工的搬遷,包括土地收儲、職工安置等,相關財政投入就需3億元。

  田田化工關閉后,產能置換給其母公司湖北三寧化工。三寧化工董事長李萬清說,公司今年2月開工的搬遷轉型項目——年產60萬噸新材料的項目,投資達100億元,為建企以來最大投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宜昌多管齊下破“錢關”。

  王應華介紹,宜昌設立1億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30億元化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為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7月20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與宜昌枝江市簽訂合作協議,採取“融資+項目工程總承包”模式,投資152億元,推進姚家港化工園產城融合,打造國際一流的綠色循環化工園。

  為支持三寧化工搬遷轉型項目落地姚家港化工園,枝江市代辦行政審批事項,投資4億元支持項目配套建設,還牽線搭橋為企業爭取到40億元貸款。

  三峽產業引導基金則吸引社會資本,已為恆友化工等16家化工企業提供7.29億元股權投資。

  今年上半年,宜昌化工產業技改投資項目總投資同比增長60.6%,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1.7%。

  轉型

  “‘關’是為了轉,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

  枝江市江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內,三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在這個傳統化工大市,鋰電池產業正從0到1、又由1成鏈,加速崛起為新的增長極。

  無中生有,靠的是資源整合。在推進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中,枝江市有關部門發現開元化工有限公司轉型緩慢,但其生產的高純硫酸錳可廣泛應用於生產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一盤“增量崛起”棋局就此布下。

  開元化工精細化工產能搬遷到姚家港化工園,引進中南大學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延伸產業鏈條。與此同時,枝江金潤源集團採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將閑置廠房、存量土地等資產投入正極材料項目。多方合力,江宸新能源應運而生,並以此為起點,創新產業鏈招商,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

  “清零”並非一關了之、一搬了之。“‘關’是為了轉,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宜昌市市長張家勝說。

  不信綠色喚不回

  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一箱箱有機硅新材料正待裝車。鮮為人知的是,生產有機硅的原材料大多來自化工產品的污染物、副產品。

  通過循環化改造,興發集團新建有機硅、草甘膦、燒鹼等項目,讓所有產品封閉循環,實現“化工無廢料”。

  堅持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循環化,宜昌強力推動化工產業脫胎換骨。

  長期以來,宜昌化工企業布局散亂,全市14個化工園區,僅3個園區初步具備園區化發展特點,其余均處於“一企一園”狀態,一體化水平不高。

  今年初,《宜昌市化工產業綠色發展規劃(2017—2025)》出台,將現有的10多個化工園區分為優化提升區、控制發展區、整治關停區、禁止發展區,實行分類整治。除姚家港、宜都兩個集聚優化提升區外,其他區域不得承接新的化工項目。

  “退,是為了更好地進,入園絕不能變成低水平的‘空間遷移’。”王應華說。

  “整體搬遷之際,就是我們的產品邁向中高端之時。”經過幾輪專家審核打分,華陽化工有限公司拿到了宜都化工園的“入園証”。總經理徐明華介紹,華陽化工投入近千萬元實施技術改造,成功研發出紫外線吸收劑的高端產品,一時間訂單不斷。

  宜昌還從源頭上嚴控磷礦開採,將原料控制與化工產業專項整治結合,協同推進轉型升級。在去年壓減磷礦開採總量70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再壓減300萬噸,全年開採總量限制在1000萬噸以內。

  堅冰已破。去年,宜昌化工產值佔全市工業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而精細化工佔化工產值比重則提高了7.1個百分點。同時,長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提高了3.2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補缺進位”

  一分鐘能生產一台汽車?在猇亭經濟開發區,總投資35億多元的廣汽集團24萬輛整車項目正在加速建設。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梁偉彪介紹,明年6月投產后,全自動化焊裝生產線生產一台車隻需要47秒,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00億元。

  化工轉型離不開新興產業的“補缺進位”。宜昌以超常的決心與力度,提質提速培育新動能,對沖化工轉型影響。

  今年1月初,廣汽乘用車宜昌項目啟動。以此為契機,宜昌積極培育汽車零部件產業,目前已落戶14個上下游項目。這個影響宜昌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項目,拉開了全市新一輪項目建設大幕。

  把招商引資列為“一號工程”,建立“周通報、月排名、季發言、半年拉練、年終結賬”制度﹔實行首席服務官制度,33名市級領導每人聯系服務2家重點企業(項目)……宜昌聚精會神抓項目、抓招商,力爭3年內孵化10家產值過百億元企業、100家細分行業一流企業。

  在宜都市的湖北立得爾克新能源公司,企業辦公樓還在加緊建設中,廠房則已投入使用。從動工建設到投產,立得爾克新能源公司隻用了1年時間。宜都倒排工期推進重點項目,僅今年6月就簽約88億元的新材料新能源項目。

  “哪裡有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哪裡就是‘放管服’改革焦點。”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今年以來推進多審、多評、多驗、多証、多規、多管“六多合一”、環境影響評價“負面清單+豁免清單”等一系列改革,“自貿效應”加速顯現:自貿片區挂牌以來新增市場主體3100多戶,已集聚電子信息類企業20余家、生物醫藥類企業30余家。

  今年上半年,新興產業產值佔宜昌工業總量的比重達37.7%,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

  “如果說破解‘化工圍江’困局一開始還彷徨,現在已形成共識: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宜昌基層干部感慨。

  日前,湖北省印發湖北長江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相關工作方案,“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裡范圍內化工企業的關改搬轉”,列十大戰役首位。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0日 16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