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界面新聞·面談和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聯合發起的“一個創新品牌的設計修養”沙龍暨“年輕人喜愛的十大設計新品牌”評選頒獎,於4月20日下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沙龍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兼博士生導師宋協偉、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王娜、局部氣候聯合創始人朱簡、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貓王收音機聯合創始人堯銘侃、ziinlife吱音創始人&CEO楊熙黎、知名建筑設計師青山周平、A Black Cover Design 合伙人&藝術指導 廣煜、貌似文化創始人毛婷、站酷網總編紀曉亮等嘉賓出席了此次沙龍活動,並圍繞設計創新和品牌進化趨勢等主題進行了分享討論。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宋協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宋協偉在致辭中提到,所有品牌和產品背后都是人的價值表達,今天談論品牌修養,其實更是在談設計者的修養。這個時代的設計者不僅要有美學功底,更要具備全方位的綜合修養,設計的修養已經從造型能力向創新和思考革新轉變,從專業技能向開放的綜合素質轉變。
他認為,當下全球在智能科技、生態和諧、產業提升、智慧城市、以及人類未來生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劇變,對設計和創新驅動有著新的需求,這都是今天的設計學科必須要去思考的問題,“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在設計學科建立當中,增加了社會創新、工程設計、社會設計、系統設計、藝術與科技等新型的學科,這些改革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宋協偉表示,在今天,設計修養的雙原則,一個是創新性,一個是革新性,所以在全球化與數字化的今天,基於技術和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定義設計師的修養,這需要大家共同進行探討和創造。
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 王娜
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王娜則講述了她第一台蘋果筆記本電腦的故事。2006年,在Windows系統佔據主流而蘋果系統罕見到顯得“難用”時,她被蘋果電腦純粹的顏色和精致的外觀打動。后來,蘋果逐漸啟蒙了消費者什麼是“美”的電子產品,而越來越多外觀與功能性兼得的商品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作為一家面向年輕人的新媒體,界面新聞一直致力於發掘為商業社會創造美好的公司,這也正是此次發起評選的初衷。
本次沙龍中,圍繞“設計驅動創新”的主題,一些嘉賓結合具體的設計實踐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局部氣候創始人 朱簡
作為多次以長圖引爆朋友圈的內容品牌,局部氣候給人留下了 “腦洞大開”的印象。在沙龍中,局部氣候創始人朱簡分享了他們創作成長的歷程。局部氣候首幅長圖作品是30多米的《一起下潛,海底一萬米》,科普了在下潛深海的過程中,人們的經歷以及所看到的景象。朱簡說,長圖在當時並不罕見,但是絕大多數長圖都是基於信息圖表的拼接,很少有上下連貫的背景或者由一個完整的故事來串聯,這是當時內容市場的某種空缺,也讓局部氣候的內容得以凸顯出來。
通過不斷的嘗試,局部氣候確定了自己在科普領域以長圖敘事的方向,而在之后,他們在內容創作上,從體驗感、情趣、敘事性乃至“PUNCHLINE”等幾個角度,都開始鑽研更多有特色的表達,逐漸打磨出了今天局部氣候的內容形態。除了線上發布原創作品,去年,局部氣候還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出版物《萬物漫游指南》,而在之后,他們也將陸續推出更多原創設計產品。
泡泡瑪特創始人 王寧
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分享的主題是“潮流玩具風靡背后的心理學和設計創新”。他從“時間”“價值觀”“滿足感”等方面,闡述了自己對藝術和其承載形式變化的觀察。王寧認為,大家的喜好和流行的IP概念都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時代,人們有多樣化的價值觀傾向和各種層次的需求,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自己的精神生活買單,潮流玩具要在這些層面給予消費者更好的答案。
王寧介紹到,泡泡瑪特已不止是潮流玩具的零售公司,他們目前有零售、藝術家經紀、潮流玩具社區,也有衍生品的開發授權和潮流玩具的展覽。而對於藝術家或設計師而言,他覺得潮流玩具行業最大的意義,是能讓很多年輕藝術家看到他的設計作品可以做成商品,讓從業者看見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貓王收音機聯合創始人 堯銘侃
貓王收音機聯合創始人堯銘侃分享了他關於品牌的一些思考。在堯銘侃眼中,如果要做一個持之以恆的品牌,找到核心價值觀是立足之本。在他看來,貓王收音機品牌的立足點則是基於“真、善、美”,並堅持尋找這個時代的稀缺價值。堯銘侃對於“真、善、美”的解讀是:真代表理性能力,求真是一個非常理性的過程﹔善是道德約束的能力,道德化的能力極限是心懷善意﹔而美是感性的能力,要能夠具有審美的素質。
從設計角度,堯銘侃分享了一個觀點:如果這個世界所有設計或美學的審美角度全都只是求真的邏輯,那麼誕生的結果必然是趨同的,而今天,人們可能已經理性太久,忘記了還有感性的能力。他希望貓王收音機不僅僅是硬件,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在理性的大背景下面,能給用戶一個感性的選擇。
ziinlife吱音創始人&CEO 楊熙黎
原創設計家具品牌 ziinlife 吱音創始人楊熙黎則圍繞 “用創意驅動美好設計”進行了分享。楊熙黎介紹,吱音的初衷是希望家具跟人可以有交流,所以取了“吱音”這個名字。對於家具設計領域,她提到了吱音團隊在設計中收獲的心得:設計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解決問題,對吱音而言,他們設計了能夠卷邊靠牆的桌子,想要在空間使用上更加自如﹔設計的第二層則在於美,美是一個基本原則﹔而設計的最頂層也是最難的一點,即是產生情感共鳴,楊熙黎認為,吱音家具背后的設計語言應是簡而含蓄,又有東方的幽默在裡面,能夠成為熱愛生活的一部分。
“個性化時代的產品設計創新和守則”圓桌現場
本次沙龍的圓桌主題為“個性化時代的設計創新與守則”,圓桌由《面談》主編盧漫擔任主持人,知名建筑設計師青山周平、站酷網總編紀曉亮、貌似文化創始人毛婷、A Black Cover Design 合伙人&藝術指導廣煜參與了討論。
知名建筑設計師 青山周平
談及自己最近所關注的設計變化趨勢,青山周平提到,之前的建筑都是以功能性為核心,但今天像廚房或辦公空間等很多都不再是原來的功能和狀態,當功能性不能確定建筑屬性時,什麼會變成建筑的核心價值或出發點,這是自己在關心的問題。紀曉亮也分享了他關注的一個趨勢:由於人群細分帶來的挑戰和變化,目前已很難出現一個產品能征服大部分市場。廣煜則提到,他最近看到的現象是由於技術和媒介變化,導致了大眾審美的趨同。而對於毛婷而言,她更加關注的則是設計的速度、年輕化和潮流。
A Black Cover Design 合伙人&藝術指導廣煜
設計師是否會容易陷入到某些思維框架,又要如何突破框架?面對這個問題,廣煜表示,他個人會避免用經驗重復地處理一些作品,要通過觀察別的行業或其它設計門類,來汲取些不一樣的想法。紀曉亮的觀點是設計師應該遵循一些原理,並且不要陷入到某些技巧的炫耀和快感中。青山周平則認為,要在系統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就需要把自己放在不常規的一個狀態,從而獲取靈感。在毛婷看來,設計既然要解決問題,就避免不了溝通和共識,這本身就是難以突破的框架,而當大家在討論框架時,這本身就是一種框架。。
站酷網總編 紀曉亮
近年來,無論是“極簡主義”或“北歐工業風”,市面上有著流行趨勢下設計同質化的問題。對於這個現象,青山周平認為,品牌要賦予自身更多獨特的內涵。在紀曉亮看來,跟風者絕大多數注定要失敗的,隻有第一個建立這個風格的人成功率最高。而作為一個風格強烈的設計師,毛婷直言她不喜歡自己的設計風格被遍地復制,但類似無印良品這種極簡風,則是結合公司策略和人們需求后更實用的選擇。廣煜則認為,作為一個設計師,他更喜歡創造差異化風格,做到“不一樣”,但如果從商業角度而言,同質化的設計利潤雖低,但是風險相對也比較低,這取決於要用怎麼樣的視角去看世界。
貌似文化創始人 毛婷
現場還討論了在目前環境下設計師應該具備的素養。在紀曉亮看來,這取決於你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看到底想要成為創作型人才,還是業務型人才,這是不同的方向。毛婷則認為,在選擇最終目標之前,執著和專注力非常重要,堅持下去才能知道自己更想要的。青山周平提到他在改造的項目,進入一個美術館前需要先走刻意設置的地下通道,他希望空間能給人的感知拓展更多可能性,而設計師應該有結合環境去進行思考的能力。廣煜則提到給設計新人和學生的一些建議,在當下時代,應該更科學更系統地理解和認知設計這門學科,而不是僅聚焦在“美感”上。
在嘉賓分享后,現場進行了“年輕人喜愛的十大設計新品牌”的頒獎儀式。本次評選面對消費市場、有自身產品、且以產品設計而著稱的國內創業公司和新生品牌,旨在選出其中能獲得專業評委和大眾一致認可的佼佼者。
經過公開征集和審核,共43個品牌進入評審打分階段。評選基於原創性、美觀性、功能性、知名度、認可度等5個維度,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知名建筑設計師青山周平、ABCD合伙人Nod Young、漫畫家&廣告人Tango、當代藝術家&觀念攝影師馬良、愛奇藝總編輯高瑾、貌似文化創始人毛婷、局部氣候聯合創始人朱簡、界面·財聯社副董事長何力、界面新聞合伙人&生活版塊負責人劉春等嘉賓擔任專業評委,連同20多家媒體組成的媒體評審團和大眾投票結果共同評出獲獎品牌。
最終,PUPUPULA、小米、單向空間、野獸派T-B-H、貓王收音機、初語、泡泡瑪特、90分、ziinlife吱音、小牛電動等品牌榮獲此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