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9日09:08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肖聰聰、實習生李媛媛)“面對不同年齡層人群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2022年如何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讓職業教育真正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呢?”
知識類UP主王驍Albert通過人民網《強國答問》欄目向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問。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朱永新表示,“唯學歷不唯能力”的偏見仍然在社會上廣泛存在,不少人將職業教育作為“備選”或是“無奈之選”。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朱永新表示,應破除狹隘的成才意識,樹立“行行出狀元”的觀念,並且給予一線技術工人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另外,應構建好人才培養的‘立交橋’,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溝通與銜接。”朱永新稱,普職分流不應成為一種“淘汰”機制,而應成為基於個人興趣、個人特長、個人潛能的選擇。
教育部近期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明確指出,要在今年完善“職教高考”的頂層設計,改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問題。在朱永新看來,教育分流要與終身教育接軌,增加職業教育畢業生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這就要求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關注職業教育發展的空間,讓受職業教育的人也可以讀碩士、博士、博士后。”
值得關注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對此,朱永新認為,這給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產學研的結合會更加緊密,而企業根據市場需要與科研院所、學校展開緊密合作,能夠開設出就業前景更好的新興專業。“總而言之,我國的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專題鏈接:《強國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