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式过马路”陋习说不--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向“中国式过马路”陋习说不

2012年11月06日05:57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 王淦生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但是许多人一边对这些陋习义愤填膺,一边却在自觉不自觉中继续“随大流”。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随大流”的做法几乎成了人们一种自然选择,人们甚至认为不这么做反倒不正常、不便利。
“中国式过马路”——此言原系网民对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红灯行,绿灯更行!
“中国式××”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与“中国式国情”或“中国特色”脱离不了干系,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值得我们细加分析。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一种“从众心理”,比如在过马路时,觉得别人都在闯红灯自己一个人等绿灯的话在他人的眼里简直就是白痴。同时,这一行为的泛滥还源于人们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的心理,它与“从众心理”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便知道这是违法行为,但如果人人为之便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的过错——这与近一个世纪之前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所持的“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心理如出一辙。
一些网友对“中国式”陋习的成因则有着一种全新的诠释,认为这当中蕴含着一种“成长中的烦恼”心态——“自己开车时责怪走路的,自己走路时责怪开车的,大家想想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还有网友指出许多人的“从众”源于一种“鸵鸟心态”——在东方文化中,人之所以不犯错误,是因为怕别人瞧不起,丢脸,尤其在熟人面前。然而,到了马路上,则处在一种“生人社会”中,大家都是陌生人,犯了错误一走了之,谁也不知道,所以更可能犯错误。
“中国式”陋习看似小打小闹无足轻重,但是却对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国民形象有着破坏性的影响。
当前,由“中国式过马路”引起的讨论正在舆论界持续发酵,许多网友由彼及此地开始检讨起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错误”,齐声向“中国式”陋习说不。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你是什么样的形象,中国就是什么样的形象。维护良好的公序良俗,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向各种陋习说不,更须在行动上立竿见影。
诚然,强化思想教育、树立道德标兵、适时搞一些“严打”可能会让各种“中国式”陋习有所收敛,但这些恐怕还称不上治本之策。我们还应当在更深层次上找原因。或许我们走得太快了,已经忘记了出发时的目的,那么我们就不妨稍微停下脚步,让灵魂跟上。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