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紫干黄花雪里娇--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洪山菜薹:紫干黄花雪里娇

2013年01月11日05:40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湖北日报讯 □ 苗连贵(武汉)

  洪山菜薹味美,但产量极少,历来以武昌洪山宝通寺六亩“塔影田”“钟声地”出产为正宗,“距城三十里则变色矣”,口感、味道、色泽皆差一截。

  洪山菜薹,菜中珍品,历来以武昌洪山宝通寺钟声所及范围的出产为正宗。洪山菜薹对环境要求严苛,大约就只能长在这一带,倘或移栽别处,无论口感、味道、色泽皆差一截,史志说的“距城三十里则变色矣,洵别种也”正是此意。即使将洪山附近的土壤移去也不行。当年民国总统黎元洪用火车运了一车皮土到京城试栽,结果,长得茎不成茎,叶不成叶,非菜非薹四不像。正因为此,洪山菜薹始终保持自身的品格不变,否则随处都可将就,岂不成了白菜?

  菜薹秋植冬撷,至次年二三月间罢园,以打霜后的品质最好。菜薹喜低温,天气愈寒,生长愈盛,大雪后抽薹出的花茎,色泽最深,表皮似有一层蜡质,指甲划过,会留有划痕。这时候的菜薹,紫干亭亭,黄花灿灿,清人王景彝《琳斋诗稿》有句:“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民间则有“梅兰竹菊经霜脆,不及菜薹雪后娇”之说,将菜薹与四君子并称,甚至更高看一眼,足见其品格之不同凡俗。

  菜薹还有一可爱习性:勤于分蘖发棵,霜降前后摘头道薹,腊月间可收二道薹,此后一直长到正月十五过后,它是摘了又长,越摘越多,一次种植,多次收获——没有哪种蔬菜如菜薹这般对人慷慨。

  菜薹脆嫩,一掐就断,就算生吃,也脆嫩香甜,无菜腥味。做菜清炒即佳,若配以腊肉,更上层楼。腊肉炒菜薹,本地家喻户晓的名菜。我妻炒得一手好菜薹:选用长不逾尺,一指粗细,茎头黄花乍开或含苞欲放的,手掐成段,洗净,然后把锅放在旺火上,先煎以姜末,再放腊肉少许,煸熟,接着菜薹入锅,急火快炒,锅里滴沥一点醋出锅。夹一筷尝尝,清腴爽口,鲜香脆嫩!

  洪山菜薹味美,但产量极少,因为地少,史志云“塔影钟声映紫菘”,就是说,日照洪山宝塔的塔影所及的区域,称为“塔影田”,只有区区2亩;在宝塔周遭还有零星的4亩地,称为“钟声地”,二者总共6亩,原是寺庙的自养田,现为洪山菜薹的核心产区。此外,凡是能听见钟声的地方所植,皆可称为洪山菜薹,但离钟声愈远,品质愈次。

  不断有人探索将之外迁。目前,在川、鄂、湘、赣皆有种植,不过只能称为菜薹,而不是洪山菜薹。据说,在鄂西五峰种的,已接近洪山菜薹,但吃过的人说,味道差强人意而已。要吃菜薹的正宗口味,仍须采自它的原生地。

  洪山菜薹何以只能生长在本土?有人戏谑这里“地气”好:佛国圣地,晨钟暮鼓,禅意氤氲,万物葱茏,生生不灭——实乃这里的水土,气候,阳光适宜。据专家分析,这里北有洪山,阻隔风寒;南有南湖,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是灰潮土,高钙,高钾;先前这一带山丘,泉眼众多,以泉水浇灌,吸收微量元素。“塔影”、“钟声”,得天独厚,正是菜薹生长的福地。

  洪山菜薹历来为人喜爱,特别是身在异乡的鄂籍人士,一到年下,托人外带,分送给故旧知交,是一份令人欣喜的年礼。而今,洪山菜薹的身价越来越高,据说,从那6亩地出产的正宗正源的菜薹,精装小礼盒,1.2公斤,打了“塔影钟声”的商标,400元一盒,吓人一跳!

  自然,普通百姓绝不敢问津。我们当地人吃的是郊外种植的菜薹,平民化价格,舌尖上的感觉,也不失脆嫩鲜美。冬令时节,无论酒筵、家宴,桌上一盘菜薹不可或缺,别的菜或有所剩,菜薹绝对一扫光。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