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东昌湖湖边冰层的厚度达到20厘米,但湖中的冰层就没有这么厚了。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最近,不少市民到冰上行走玩耍,还有人在冰面上凿洞,看得行人心惊肉跳。17日,聊城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张春雷表示,冰面看似厚实,其实情况复杂,河水和湖水受水流等影响,冰面厚度也不一样,容易出现夹层空洞,陷阱重重,并不安全。
东昌湖水下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哪一片冰面厚
东昌湖几乎完全被冰层覆盖,冰面上一条条裂缝清晰可见,在水城明珠大剧院附近,水城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凿冰,记者拿尺子丈量发现,岸边的冰层厚度接近20厘米。
湖边的冰面上,不时出现市民的身影,有的是游玩取乐,有的则拿着斧头、切菜刀破冰垂钓。一名破冰垂钓的市民拿着一块长约3米的木板在冰面上行走,这位居民说,拿着木板心里踏实,一是为了防止冰面突然断裂,二是在凿冰时站在木板上,减轻双脚对冰面的压力。
记者发现,湖中心的位置还没完全结冰,冰面上还有水渗出。东昌湖风景区管理人员介绍,东昌湖水下情况复杂,深浅不一,浅的地方只有1米左右,结冰早,冰也厚些,深的地方有两三米,结冰慢,冰层较薄,从表面上难以判断哪一片冰面薄,哪一片冰面厚,行走时极易发生危险。
聊城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张春雷表示,东昌湖水域面积大,冰面难以达到适合人安全行走的厚度,各水域冰层厚度也不一样。
张春雷表示,达到理想的安全结冰厚度,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温度也必须持续在0℃以下,目前聊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最高温度往往在0℃以上,晚上再降到0℃以下,温度高时冰层下会出现融化,再加上蒸发,冰层有时会形成夹层,也就是冰层中有空隙,承受力会打折扣,容易断裂破碎,市民行走时会很危险。
徒骇河水流水位变化,会使冰面悬空变脆
徒骇河岸边的冰层厚13厘米左右,透过岸边翘起的冰层会发现冰面和水面的中间存在空隙,岸边的冰层里还掺杂着水草,里面有很多气泡。但这些状况也挡不住人们到冰面游玩一番的兴致,冰面上还留有很多钓鱼者凿的洞。
张春雷表示,相对于东昌湖来说,徒骇河里的水是流动的,水在流动时,水面结冰程度会比静止状态下要慢,如果水位稍微下降,冰面就处在悬空位置,冰面仅靠河岸边支撑,下方失去了水的浮力,承受能力会下降,再加上水草等被冻在冰层中,使得冰面变得更脆弱。
冰面悬空承受力差危险高,在冰面上行走的人很难发现。对于徒骇河冰面比东昌湖薄的原因,张春雷还给出了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受生活用水排放的影响,徒骇河的水温会比东昌湖的水温稍微高一点,这也造成了徒骇河的冰层不太厚实。
张春雷提醒,在河面上凿冰垂钓是很危险的,前一天凿冰时,水位是一种情况,第二天凿冰时水位如果出现新情况,凿冰时冰面极易出现断裂,危险系数大。
特别提示>> 遇险情千万别在冰面上跑
在东昌湖冰面上,一位父亲牵着年幼的孩子正慢慢地在冰上行走。当他们冒险向前走了10多米远时,听到水下咔咔作响,于是选择慌乱跑回岸。
张春雷提醒,在冰面上跑动逃生是错误的,因为人体的重量全部集中在双脚,更容易促使冰面开裂,聊城冬季的气温和东北、内蒙古相差很大,本地河流、湖泊的冰面不算厚实。另外,还有20天左右就要立春,立春后气温就会明显回升,水温也会随之上升,冰面下的融化更不易察觉,市民更应该当心。
不慎掉进冰窟可这样逃生
聊城蓝天救援队的成员介绍,如果不小心掉入冰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要尽力保持头脑清醒,离开冰窟口后不要立即站立,以防冰面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而断裂,要卧在冰上;2.在结厚冰的地方,最好是“哪儿掉进去哪儿出来”,不要再从水下找其它出口,那样会耽误时间;3.冰上的人不要贸然站立冰面施救,而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水中垂入绳子、长杆等物救援,并大声呼救;4.安全上岸后,要迅速找地方藏身取暖,并不断活动身体保持体温,最好尽早换上干衣服。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