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程也需要转型升级--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扶贫工程也需要转型升级

2013年01月24日08:01    来源:广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大化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鸟瞰效果图。

  韦 哲

  核心提示

  大化创新举措建设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把城镇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居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望直接推动4.5万人脱贫致富、安居乐业。

  2013年1月16日,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流水村巴歪屯,放眼望去,起伏不平的山坡已被推成一片开阔地带,水泥罐车、工程车来来往往,搅拌车、挖掘机隆隆作响……不久的将来,备受关注的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将在此拔地而起。

  这个曾被称为“岜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项目,原计划依托城镇,以安排宅基地的方式搬迁安置部分贫困群众。

  由于石漠化严重,在大化大石山区的一些乡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岩滩库区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只有0.14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通过转移部分贫困群众,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大石山区人地矛盾和生态承载力。

  2010年2月,工程正式启动,但很快就停了下来。沉寂一段时间后,项目改称“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

  这看似小小的更名之举,背后是当地执政者观念和思路的转变——

  “扶贫工程也需要转型升级,必须着眼于长远去规划、去建设、去完善。”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韦朝永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盖房搬家,更不能因此造成新的社会生态失衡和返贫现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城镇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居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来实现扶贫工作新突破与社会和谐发展。”

  2012年8月,大化与广西河池市宝隆房地产有限公司签订民族新城投资开发协议书,明确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城乡新貌新风工程。除建设用地面积大大增加外,规划安置也由1800户8988人增至9000户4.5万人,以扩大城镇化建设规模。

  为了集约城镇建设用地、容纳更多人口,大化改以套房的方式安排搬迁群众,户型分别有120平方米、140平方米两种,搬迁户可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选择不同户型。

  大化县政府还从减少搬迁农户经济负担出发,采取整合多方资金集中投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补贴的方式,让搬迁农户只承担比建房成本还要低的(980元/平方米),不让搬迁农户花太多钱、借太多债,在方便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据该县发改局副局长唐翠青介绍,大化将把新城街道建成具有绿色特征、民族特色的开放空间走廊,配套建设西郊公园,优化生活环境,推动旅游业发展。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学校等服务功能设施,让入迁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引进相应的商业开发,提升品位和档次,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规划,大化将在充分满足安置搬迁农户的基础上,引导外出务工、有经济基础、有致富能力的人员入住,鼓励乡镇公职人员、学校职工和医务人员以团购方式入住。专家认为,这样有助于消除搬迁农户因家庭收入高低造成的心理落差,不让搬迁农户“单独一边”或“自成一体”,成为“边缘化”人群,避免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城中村”。通过“混居”安置,加大宣传致富信息、培训致富技能的力度,积极培养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良好社区氛围,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让入迁户通过自身努力,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据悉,整个项目建设用地2300亩,估算总投资约36亿元,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规划用地611亩,规划安置3003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960户,其他保障性住房2043套。目前,新城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