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全家福定格幸福事--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五张全家福定格幸福事

2013年01月28日05:47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文/片 本报记者 赵松刚
27日,奎文区潍州街办纺织社区的王世民老人来到本报,拿出老人一家从1980年到2006年拍下的五张“全家福”。从1980年王世民老人大儿子参军,到2006年王世民夫妇金婚纪念,王世民从黑头变成白发,他的家庭从5口之家,变成了11口人的大家庭。王世民说,家庭美满,家就是人间天堂。
从五口之家到十一人大家庭
27日,76岁的王世民来到了报社,手中提着一个小包,他说,自己要来秀一秀家里的“全家福”。王世民打开包,包里有一个信封,信封中装着五张尺寸大小不一的照片。
王世民指着一张最小的黑白照开始,“这是大儿子参军的时候,大家一起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当时没有什么数码设备,全家人凑到照相馆,王世民和老伴张文梅坐在前面,大儿子王迎东带着一顶红星帽站在中间,二儿子和小儿子站在两边。这张照片的家人,是5个。
第二张“全家福”的拍摄时间是1987年,大儿子结婚,家庭成员从5人变成了6人。1994年,王世民的二儿子王庆东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大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女儿,“全家福”的人数已经变成了8个人。
王世民拿出的第四张“全家福”,拍摄于1999年4月10日,三儿子王宝东完成了婚礼,王世民又有了一个大孙子,10个人的“全家福”在三儿子的新房卧室里拍下,“把整个屋子都挤满了。”王世民说,三儿子在一酒店完婚,酒店名“合兴”就代表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期望。
前面的4张“全家福”,是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记录下来的幸福。最后一张“全家福”,是所有“全家福”中最大的一张,这一张“全家福”,是为了纪念两位老人金婚的,“1956年1月6日,我和老伴结婚,这都50年了。”王世民擦了一下照片,看着这张家庭美满的照片,“11个人,一大家子了。”
孩子孝顺就是天伦之乐
1937年,王世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年正好是卢沟桥事变,日本人打了过来,日子过得很苦。”王世民说,他的小时候是难得吃上一顿好饭的,“1956年,我参加了工作,结了婚,日子才算有了盼头。”
王世民参加了一项引黄灌溉工程,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引黄灌溉工程,在黄河下游博兴县一个叫打渔张村的地方,我就是个打渔张工人。”王世民说,这是他事业的一个开始,“全国有好几千人参加了这次工程,我也是之一。”
那一年,王世民学会了开车。1960年大灾荒,“啃着树皮、瓜叶子过来的。”王世民说,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好日子真得该来了。1980年,全家人在潍坊正式安家,“不用吃糠了,吃馒头了,不用住土房子了,住高楼了。”这是属于王世民的骄傲。
伴随着三个儿子相继成家立业,王世民老人的家庭成员一个一个的多了起来。2006年拍下“全家福”时,王世民老人的家庭被潍坊市评上了“潍坊市金婚幸福伉俪”。王世民老人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誉,“我很幸运,也很幸福,孩子孝顺就是天伦之乐,家就是人间天堂。”
王世民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2006年的“全家福”也已经过时了,2011年风筝节时,大孙女已经嫁了人,2012年风筝节时生下了孩子,“我有了重外孙女,现在我们家已经13个人了。”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