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宁
我们常用“沉下去”比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像“鱼潜水底”那样,自觉“沉下去”,出高楼、入企业、走农村,融入人民群众这汪“水”中,察民情、听民声,接“地气”,聚“人气”,不断密切党群鱼水情深的关系。
善感“水温”,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温度计”,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要保持对民情“水温”的高度敏感,时刻保持对民生问题、群众安危冷暖的直接感知,保持亲民爱民为民感情和行动的不断“升温”。深入基层了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扶贫开发、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社会稳定等问题,了解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维权难等难题,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善知“水情”,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合民意、得民心,关键看能否促进地方科学发展、能否让群众得到实惠。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了解群众有什么新需求、新意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是否贯彻落实到位、惠民政策是否兑现,了解涉及基层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部署、措施是否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等等。在掌握好基层“水情”的基础上,梳理甄别,在完善提升和整改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决策部署得到顺利有效实施,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部署及时得到纠正,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造福于民。
善顺“水势”,尊重和激发群众首创精神。群众中蕴藏着大智慧和旺盛创造力,思路在群众中,办法在群众中,希望在群众中。要深入了解和总结提升基层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尊重、鼓励、保护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阻拦符合改革发展大势且群众想干的事,不强迫群众干不想干的事,对看准的事情鼓励群众大胆地闯,让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
(作者为百色市委常委、秘书长)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