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巩峥)按老理儿大年初五吃饺子。当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崇文门附近的饺子馆——大碗居。饭店里30多张桌子早被预订一空。刚过11点,客人便陆陆续续到店。客人中全家出席的居多。记者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自带了打包餐盒。
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崔鹤老人一家八口即刻开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八盘饺子,剩下了小一半。眼瞧着大家伙儿的“战斗力”不足了。这剩下的饺子怎么办?
没等记者发问,崔鹤老伴从尼龙兜里摸出五个大饭盒。“咱自己带盒打包,干净、放心还省钱。”原来是有备而来的。崔鹤道出其中原委:去年,他们一家人也是来这里吃“破五”饺子。原先卖的二十种不同馅的饺子,到了这天就做海三鲜、肉三鲜、猪肉鲜虾这三种。三种馅来回吃,吃不了几个就腻了。“结果糟蹋了不少,可惜啊。”崔鹤说,今年来之前,一家人就商量好了,自带餐盒打包,回来当晚饭吃。既不浪费,又省下了做晚饭的劳累。
中午十二点半,饭店里的第一拨客人基本吃完撤了。记者粗粗数了数,30多桌客人中仅有三四桌残留了饺子。饭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初五这天打包的客人尤其多,而且不少客人家就在附近,所以都是自主打包。舌尖上的浪费跟去年比,减少了至少一半。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