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惊见史实错误--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历史》教材惊见史实错误

2013年02月27日14:4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出错的教科书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亮报道:广东一文科教授发现高中理科教材有多处错误(详见本报2月21日A6版报道),在互联网上引起较大反响。随着对教材的进一步检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炽成发现,高中《历史》教材竟也出现事实错误。

  理科教材无须苛求文法?

  此前发现错误的教材是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必修课本,既有粤教版也有人教版,有事实错误、逻辑错误和用词错误等。例如,粤教版的高中《物理》必修2第45页有句话,在去掉所有修辞后,该句竟变成“火箭使火箭射出”。报道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关注,中国日报和央广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在互联网上,广大网友也对此议论纷纷。网友“十三女子”说,“既然有这么多错,为什么还能出版,教育部门管不管啊,这不是使我们学生误入歧途么!”还有学生表示担忧称,“我的教材会不会错啊?”

  除了质疑和担忧外,互联网上还有一种看法值得关注,那就是理科教材无须苛求文法。网友“sdlzp”说,只要没有科学性错误、能理解通顺就可以,何必从语法的角度来评判呢?而网友“飘零孤星泪Hedwy”表示,理科的描述不是搞文学创作,只要能表达清楚、无歧义即可。上述看法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不失为一家之言。

  理科教材是否需要重视文字修辞?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教材是权威读物,受众面十分广泛(例如,出现错误的高中《物理》必修2已是第15次印刷),教材中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在学子中引起不良效果、乃至误人子弟。“不管是文科教材还是理科教材,必须以准确为首要目标,出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对于理科不应追求文字修辞的看法,他说:“国内外的教育都是倡导文理相通,这才有助人才的培养。理科不重视文字的说法是狭隘的。”

  《历史》必修发现史实错误

  随着对高中教材的进一步检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炽成发现,文科教材也出现错误。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高中《历史》必修1,第98页有句话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周炽成说,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事实错误。“明明在1975年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这本历史教材居然敢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该教材迄今已是第10次印刷,印刷数量高达140余万册,其受众面十分广泛。“我真不理解,犯这类史实错误的历史教材为什么能在全国通用这么久?”他说。

  此外,还有文法上的错误。上述教材第29页说,“由于重视对法律条文和以往案例的解释,促使专业法律顾问和专职起诉人出现。”周炽成说,这是常见的对“由于”一词的误用,在这种典型的病句中,看不到主语。把“由于”删去,句子文法才正确。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