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权异化,腐败的“毒瘤”?--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行政审批权异化,腐败的“毒瘤”?

2013年03月05日07:44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狐假虎威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王昆 孙铁翔

  开幕在即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当前行政审批权异化现象需要警惕。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部分审批权转由一些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接,有些组织反而变成了狐假虎威的“二政府”。它们破坏市场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成为延伸腐败的“毒瘤”,亟待通过新一轮改革彻底铲除。

  “三元腐败”更具隐蔽性

  “‘二政府’这个怪胎好比‘四不像’,政府和市场所有的毛病,它身上都有。”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秘书长陈建国说。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全国性行业协会多数都是政府所创办,无论组织、领导还是经费、政策,都与行政主管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认为,原来的腐败是由政府官员与行贿者直接操作的 “二元腐败”,“二政府”出现后,变成了加入中介组织的“三元腐败”,手法更加多样、隐蔽,也更难发现和查处。一些行业协会和鉴证类中介组织已成腐败多发区。

  切断“隐性审批利益链”

  割除“二政府”这一“毒瘤”,必须切断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隐性审批利益链”。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承德市市长赵风楼建议出台明确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员退休以后,几年内不得在行业协会担任领导,尤其是与本职部门相关的协会。

  代表委员的建议指向“公开透明”:建立审批透明机制,什么机构拥有哪些审批权限,收不收费、收多少,都要公开,防止一些部门巧立名目作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隐性抬高行政审批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铲除“二政府”滋生的温床,需要从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上对社会组织全面“去行政化”“去垄断化”。他指出,解决行政审批权异化问题,需要政府真正转变职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要明确定位。“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改革攻坚应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