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穿越指南 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唐朝穿越指南 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2013年03月06日07:1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森林鹿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完

  酒文化

  说完了茶水,再说说别的饮品。

  如果您还在饭店食肆里吃席面,吃得口渴舌干,作为一个唐朝人,无论是男是女,这时候都应该很豪爽地一拍食案,大喊:“博士!店中备何酒?”您说您一喝酒就头晕,想要饮料?别怕,听我的,先要酒,饮料的事回头再说。

  酒博士晃过来,先打量打量您,见穿戴打扮比较普通,张口报上亲民类的酒品:“白酒清酒小店皆有备。”为了让您对唐朝的这两种常见酒有直观认识,我们先各来一坛子。

  没关系啦,一坛子酒醉不死人,真的。先上来的是最便宜的白酒,博士开封,用个木勺把酒舀出来,倾在您面前的酒碗里,您定睛一看,不由得大叫:“这是什么?”只见酒碗里的液体,呈浅绿色,不但浑浊不清,而且上面还浮着一层细白的像蚂蚁似的漂浮物。闻闻味道,略有酒味,但很可能也略有酸败味。客人您别这么皱眉捂鼻子的一脸嫌弃相,好吗?这种白酒,在唐朝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很有名,因为有诗坛大手笔给它打广告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果您还是觉得白酒的叫法太坑爹,而绿蚁酒的名字太生僻,那么这种酒另有一个更加大众化的名字,叫“浊酒”。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您就问啦,卖相这么差的酒,为什么历代文人墨客还挺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它便宜啊。至于清酒,是把“浊酒”过滤以后又经加工的粮食酒,酒精度稍高一点儿,价钱也稍贵。

  不过不提名号的清酒,多半是店家自酿的,酒精度估计还不如现代的啤酒高,所以我说您喝掉一坛子也没问题。

  您要是带着狐朋狗友美女佳人来喝酒,想挣面子,那这两种便宜酒都不要。瞪一眼博士,叫他把店里珍藏的好酒一一报上来,如果店子实在太小太穷,那哥换一家去喝算了。

  博士一看铆上了,也不示弱,张嘴就是一大串:“小店有郢州富水、乌程若下、荥阳土窟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河东乾和葡萄、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酝、浔阳湓水、齐地鲁酒。客人若中意京师佳酿,本店也有西市腔、新丰酒及虾蟆陵之郎官清、阿婆清。”

  听蒙了?该点哪种酒呢?笼统来说,如果您想喝用稻米酿的清酒,那去点原产地在南方的郢州富水、乌程若下、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酝这些比较稳妥;要喝高粱酒糜子酒,就点鲁酒或者长安本地的西市腔、新丰酒、郎官清、阿婆清算了。

  酒端上来倒进碗以后,怎么才能分辨它是好是坏,值不值您多付的那些钱呢?最简单的办法,看颜色。唐朝没有无菌化车间,酿酒过程中经常有各种微生物混进酒里,导致酒出来以后呈绿色,后世的“竹叶青”这个酒名就是从此来的,所以什么绿蚁、绿醅,其实都说明制酒环境一般,操作不太经心,绿色的酒大都是便宜货。

  如果生产者在制酒过程中比较注重保持酒曲和酒液的纯度,那么酒曲制出来是红色,而酒液则会呈黄色,最好的呈琥珀色,跟现代的黄酒已经比较接近了。

  很好,您面前这碗酒,就是隐隐泛着琥珀色,看上去黏稠浓腻,说不定还会挂壁。端起碗来,尝尝吧。

  嗯……没啥辛辣刺激的感觉,反而觉得很甜。您说这是兑了糖精的假酒?哎,别掀桌,听我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您习惯的那种动辄四五十度的高烈度白酒,是用蒸馏法造出来的,这个技术要到元朝才传入。在此之前,唐宋时代酒精度最高的酒,也不会超过二十度。跟酒曲发生化合反应的酿酒粮食,大部分是被糖化了,糖化后只有一小点儿还能继续酒化,所以唐朝的酒主要味道是甜,而不是辣。

  除了粮食酒、葡萄酒以外,唐朝人也跟很多现代人一样,喜欢往粮食酒里泡各种药材食材,号称喝了能滋补养生。什么菊花酒、松节酒、虎骨酒、生蛇酒……甚至还有鸡粪酒、猪膏酒、猪胆苦酒、猫头鹰酒……

  那边有客人抗议了,说他对酒精过敏,度数再低的酒也不能入口,否则过敏休克了上哪儿给他找肾上腺素注射去。行,我们单为您点些无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有这两大类:奶制品和果饮,以及其他植物类饮品。

  唐朝的“酸奶”一般叫酪,采用牛、羊、马等牲畜的乳汁经过加工制成。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得出来的成品也有酥、酪、醍醐等不同名称。奶制品在唐朝,特别是北方地区很普遍,很流行。

  果饮的名称就很多了,一般是根据所采用榨汁的原料来称为乌梅浆、葡萄浆、桃浆等等。当时最普及的是蔗浆,用甘蔗榨的汁,不但在南方很常见,在长安这样的北方地区也已经作为家常饮品了。还有一种用罕见的南洋果品制成的三勒浆,也很是风靡了一阵子。

  最后说,长安的夏天很热,冰镇饮料相当流行。皇室有专门的官员按照明文规定负责冬天藏冰、夏天取冰;一般贵族大臣家也经常自己弄藏冰窖,皇帝还经常在夏天对大臣赐冰。甚至在长安市面上,也有向普通百姓卖冰的商人,当然卖得很贵,穷人就不要奢望了。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