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7日讯(特派记者 廖雯颖 王僖 赵文竹 邢振宇) 公车“私奔”一直为公众深恶痛绝。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瞄准对公车私用的监督问题,建议让公车更容易识别,设立公车私用曝光台。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委员会书记张育彪认为,公车“私奔”“刹车”难,其根源是外界无从监督。张育彪说,实践证明警车、急救车、消防车等越是容易识别的公车,越不容易被滥用。他建议不仅给公车都挂上公牌,甚至还可在车身上喷字,标明各自所属的诸如“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字样,让百姓一眼就能识别。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耀红建议,公安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公务车和私家车区别使用不同颜色的车牌。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则建议给公车配备专属牌照。
张育彪说,如果公车有了明显标识,在那些公车不该出现的场合,还有多少人敢以身试法?他还建议,在推进公车标识后,要公布监督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对公车私用开展监督,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设立“公车私用曝光台”,让公车私用行为无处藏身。
几位代表委员认为,要治理公车顽疾,曝光的同时更要惩治,对公车私用加大问责制度。“要想有效治理‘车轮上的腐败’,除了完善监督机制和渠道,还应该在推动公车改革方面做文章。”张育彪说,首先要逐步降低公车保有量,其次要进一步压缩和削减公车购置与运行预算,并将公车购置和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的范围。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