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托克维尔遇到潘恩--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如果托克维尔遇到潘恩

2013年03月11日00:10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沙迎风

  《旧制度与大革命》恐怕并非托克维尔最为杰出的作品,世人对《论美国的民主》的欣赏远远高于这本书。但因缘际会,这本书在中国的突然受关注,却代表着对新时代开启的渴望。这一渴望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在关注,原因无它,就在于这本书论述的是开启新时代的一个事件。

  那些希望从这本书中看到法国大革命历史中的风云变幻的人,可能会略微失望,它的文字多少有些枯燥,它也并不讲述其中动人的、悲惨的或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个置身大革命前后数十年的人,在冷静下来之后的思考。而且在叙述这一常常让人热血上涌的历史大事件时,托克维尔的慨叹相当之多。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恐怕对大革命之前的路易十六的错误捶胸顿足,又对大革命中的群众毫无期待,而篡夺了大革命成果的欧洲霸主拿破仑对他来说早已是过眼云烟。历史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绝望之感。

  但好歹那是法国人的历史,连他自己也不小心地说了一句,这个民族往往会在最坏的时代做出最好的东西。

  不知道他是否读过潘恩先生的文章,而假设他们碰面,不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潘恩的《人的权利》中,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述,显然是激情澎湃的,他用高昂的声调呼唤道:“法国人民的事业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事业。”而托克维尔这个法国人却说:“(法国人民)在这一事业中所获得的成就,比外国人所想象乃至他们一开始的设想都要小。”潘恩对于法国大革命是赞美的,而且恨不得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分子;而托克维尔多多少少是希望它不发生,而是走上英国式的改良道路。

  不知老来被美国背叛的潘恩,如果见到《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会作何评价,而明显,二人之间的区别,也代表着欧洲新思想的分野。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将两位大思想家的作品对照来读,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觉,也更有趣。而无论趋向于哪一个人的看法,都会对政治理性有更高的认知。因为法国大革命所诞生出来的新时代,并非是革命的时代和暴力的时代,也不是自由的时代和平等的时代,而是政治理性逐渐胜利的时代。这一理性就是,抛弃暴力革命,由利益相关的各人民利益团体进行公平合理的对话,并互相妥协,这样对国家的伤害才最小。

  而这一理性的成果,应当被我们所重视、所接纳。今日中国正走在改革与保守拉锯的时刻,很容易走上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既想改革又害怕失去旧势力支持的窘境。而如果陷入拉锯,受损最大、也最被忽略的人民,也许会因为希望的幻灭而走向最后绝望与疯狂。我们在今日社会中已可看到部分这种现象,是以今日读此书,恰是时候。

  当托克维尔写下这部作品之时,他定然没有料到它会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被中国人拿来当做镜子对视。而我们都应该感谢托克维尔,感谢他穿越一百五十多年的文字,仍然能让我们的社会为政治的理性和国家的前途而深思。如托克维尔自己所言,他是作为一个爱国者写下了这部警示后世法国人的作品,而如果它同时也警示到了我们这代中国人和后世的中国人,那真是善莫大焉。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沙迎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