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文化自信要落实到作品中 创作有中国气派的电影

2018年06月28日16:49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王玫)27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电影小镇举行揭牌仪式,举办了题为“产业升级驱动乡村振兴”的黑庄户文创峰会,美丽乡村暨北京电影小镇建设正式启动,来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文化产业等相关机构约200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峰会期间,人民网特邀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接受记者专访。

中国不缺演员 缺有工匠精神的制作人才

人民网:我国当前对文化产业方面也有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在助推电影行业从业人才的培养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或者说电影行业的发展,您觉得需要怎样的人才?

明振江: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的电影市场,第二或者第三大的电影生产国,具有世界第一的荧幕数量,有庞大的观影人数,这是各国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中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帮扶。去年3月份,实施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部法律对电影整个全产业链,从创作生产、制片发行、放映管理、市场营销一直到人才队伍建设,都做了一些规定。中国电影人很好地贯彻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比如说电影的投融资和审查制度。作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委员,我对于这个(制度的)体会特别深刻。过去计划经济时,电影采取指标化的管理,给各个国有制片厂发指标,没有指标拍不了电影。改革开放初期,新兴的民营公司纷纷到国有企业去买指标,这样才能拍电影。

现在我们电影产业彻底放开了,电影的准入政策非常开放,无论是民营公司、文化公司,还是新注册的一些公司都可以拍电影,只要报选题和计划,在选题上不重复、版权和著作权上没有问题,都可以放开拍。正因为这样一个开放的政策,才使中国电影产业由每年几十部不到一百部,形成如今每年八百部到九百部的发展趋势,这个速度非常快,所以这就是一种产业政策。这个产业政策导致了人才、资金流向电影行业。我们现在不缺钱,那缺什么呢?缺好的创意、好的剧本、以及好的优秀主创导演、编剧,我们的演员也不缺,但是缺具有工匠精神的制作人才。因为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的一个工程,应当说我们在制作方面人才极缺,加强具有制作能力、制作水平、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是很重要的。

文化自信要落实到作品与创作中

人民网:中国的电影产业是否需要像北京电影小镇这样形成聚合型的电影产业模式?

明振江:现在电影产业发展这么快,带动了电影热。我刚才讲的人才流、资金流都涌向了电影,北京电影小镇品牌打的很好。但是这种电影小镇的功能是什么?它在电影产业链当中是制作还是写剧本、是创作或是拍摄,还是前后期的制作都需要弄清楚。电影是一个很系统很庞大的工程,是艺术,又是技术,还是科技的,也最有群众基础。电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怎么样发挥它的功能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北京电影小镇应当致力于制作全球最先进的电影。总是在电影工业和电影产业当中有特殊东西才行,要个性化的建设,要差异化的建设,要品牌化的建设。

人民网:我们当前注重文化自信还有文化创新,进入新时代,你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盟,未来发展格局有怎样的展望和构想呢?

明振江:我觉得文化自信,习主席讲的非常明确,这是更深沉、更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理论自信都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不能光口头喊,还要落实到我们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当中。比如说电影荧幕这么多,有55000块荧幕了,世界第一,如果我们荧幕放好莱坞电影,那不是文化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中国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的占比率,比单纯的票房上升还重要。如果我们票房很多,可放的都是好莱坞电影,那就没有意义了。怎么样体现文化自信?不断推出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符合中国人民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优秀的电影作品,这是最根本的自信。最后一点,我们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我们怎么样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更好的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很有益处。拍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新时代的,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制作的作品,这才叫做中国类型,将会是特别有意义的。

(责编:王玫、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