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耿宽谋)2013年4月20日8时,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引起各方关注。无论传统媒体还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积极投入到地震信息和情况的传播中。4月22日18:00,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微博)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天定(微博)做客人民微博“大智汇·旭明侃教育”第2期,以对话的形式探讨媒体如何在芦山地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点击进入微访谈回放
王旭明认为,面对天灾人祸的公开、善意和高超表达,是人性,也是人情,更是修养。面对天灾人祸,做和说一定要同时思考、同步进行,做就是如何处理天灾人祸,说就是如何面对公众公开天灾人祸,从某个方面说,说比做似乎更难,说好比做好也就更难。传媒工作者责任重大啊!“让我们在灾难中成熟、成长,学会应对,学会表达!”
王天定说,媒体在报道灾难现场,需要遵守专业伦理,要有人文关怀意识。他表示,“应该相信,我们的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他们的专业伦理在提高。”
当王旭明问“在灾害降临后,媒体首先要做什么”时,王天定认为,在每一次在救灾行动中要做好三方面的事:一是及时充分全面地报道信息,这种信息包括动态信息,也包括实用信息,有时候信息就是生命;二是通过媒体,进行社会动员,让社会成员感受到更多鼓舞和温暖,增强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三是实事求是对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
当被问及微博在救灾中的最大作用时,王天定认为,“微博的贡献一是动员协调救灾工作,尤其对于民间救助的开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外,我觉得微博还可以帮助人们相互激励和温暖。”
王天定说,面对重大灾难,媒体中断娱乐节目、中断正常播出,及时跟进灾情报道,这是国际媒体的基本常态,或者是国际传播惯例。“我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我们的媒体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回答王旭明“当前媒体在救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时,王天定认为,“我们的媒体现在发回来的动态信息,有效信息还是太少了,真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灾区情况的信息还不充分。”
对于王旭明“从这次雅安地震报道中,您觉得新闻教育应重点在哪几个方面有所改进呢?”的问题,王天定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训练,第二,要以这些事件中媒体报道为例,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新闻专业伦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王旭明和王天定还就其他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微博上进行了深入对话和探讨。
相关链接:人民微博“大智汇”系列微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