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如何办理狗证?记者询问了多个派出所,获知的办证流程不尽相同,但大致的步骤是:首先应征得居委会同意,由其出具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然后持证明,到住所所在地派出所缴费进行养犬登记,领取狗证。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到手的狗证有什么用呢?
被养犬人“嫌弃”
在北京市海淀区养犬居民齐阿姨眼里,“狗证没什么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在突击检查的时候保证狗狗过关”。但据齐阿姨说,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突击检查。更让她觉得“不值”的是,缴了钱之后享受的服务很少。“办证是为了给自己的狗一个合法的身份,一个安全的环境,但是狗证到底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确实想不起来”。
齐阿姨家养的两只狗都办理了狗证。由于一户只能养一只狗,所以两只狗分别在自家的两个户口所在地登记,一户是自己家,另一户是母亲家。齐阿姨说:“刚办下来的时候,我就把证放在透明卡套里,遛狗时都带着,但从来就没遇到过检查的,甚至邻居养狗的都不办证。所以现在遛狗也就不拿狗证了,办狗证纯粹为了以防万一。”
被执法部门“遗忘”
缴了几百甚至上千元办下来的狗证为什么没有“用武之地”呢?那它本来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北京市2003年出台的养犬管理规定中,有“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制定本规定”这样的表述,其实就是对城市犬只进行管理的目的。而办理狗证正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重要手段。
但据家住西城区的小刘说,虽然他们家楼下马路对面就是派出所,但是他和他没证的吉娃娃“平安无事”地度过了4年。“即使遛狗时,明眼就能看出来的大型犬招摇过市,也没有见过派出所的人管过”。
从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可以得知,每年犬只年检后,公安局都会组织持续一段时间的违规养犬集中整治行动。这段时间也就是养犬人眼中风声最紧的时候。“狗能晚上遛的尽量晚上遛,不让养的大型犬能去郊区避风头的都送走了。”小刘说。
记者连续几个晚上9时许在海淀区的某个小区内观察了15分钟,平均每日遇到的11只犬中违规饲养的大型犬就有4只。当记者将这些情况向当地派出所民警反映时,民警表示,他们知道这种情况,最近准备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排查,但并没有表明具体日期。而通州区一个居民区的民警表示,他们对狗证的审查比较严,平时也会随机抽查,但是抵不住养犬的人多,所以无证犬现象仍然严重。平时执法通常都是因为发生了狗咬人的恶性事件。
游离于犬只健康之外
养犬管理除了执法上的问题,还有制度上的不合理。
据报道,今年春节放假期间,北京全市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共接诊犬咬伤病例2147人。犬类伤人事件多发,尤其犬只在北京以每年10万只的速度激增的情况下,养犬管理要想跟上脚步,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但其中并非没有改进的余地。
《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上规定:“养犬人取得养犬登记证后,携犬到畜牧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动物诊疗机构对犬进行健康检查,免费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领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健康免疫证。”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少祥对此解读:“这一条规定不是强制性的,北京现在的免疫是自愿的。”不交钱,就不免疫,甚至交了钱,也不免疫,这就使很多办理了狗证,表面上看似接受管理的犬只,事实上还存在着安全风险。
有媒体指出,2012年北京市报告的狂犬病例达13例,是2011年(共报告5例)的2.6倍。病例中近一半为流浪犬咬伤,另一半发病和家犬关系密切。余少祥告诉记者,北京在2012年对养犬管理规定的预案研究,考虑到了要在法规上做出修改,推进强制免疫。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霞更进一步建议,法规应明确养犬人违反犬只免疫规定时应承担的责任和受到的处罚。
记者欲就狗证办理情况等养犬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采访北京市公安局,但一直未得到对方回复。
在下一期的报道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养犬管理费使用情况。这笔数额不小的费用花在了哪些地方?使用情况是否应该公开?普通民众如何进行监督?敬请关注养犬烦心录系列报道之三——《“狗证”钱花哪儿了?》。
北京海淀区养犬居民齐阿姨家的一只比熊狗和去年为它登记的狗证。宋煦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