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杨鸿光 袁孟秋)在中国,“道德”一词自古以来都有着沉甸甸的份量。而近年来,曾经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各种道德缺失现象却屡见不鲜。当下中国道德环境究竟如何?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五成民众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一般”,七成民众认为“社会不公”对道德水平负面影响较大。[相关链接:网络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在北京、天津、石家庄28个城市开展,时间从2013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线上、线下调查同步进行。调查中,共采集样本3640个,后期根据中国人口的样本结构特征,对线上、线下数据进行了加权整合。
半数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整体水平“一般”
调查中,49.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一般”,认为“比较好”或“非常好”的合计占比29.7%,还有两成左右认为“非常差”或“比较差”。
在道德水平变化趋势方面,受访者态度趋于分散。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与十年前相比“明显上升”或“上升一些”,近四成认为 “有所下降”,仅12.7%认为“基本没变”。
社会不公最影响整体道德水平
社会学家孙立平曾指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道德的基础。本次调查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辅证了孙立平的观点:73.8%的受访者对“社会不公平会影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说法投赞成票。“对个人道德影响较大的因素”一题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会风气(93.3%)、家庭教育(55.7%)、个人价值观(54.8%)。网友“天的故乡”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社会不公平会在相当程度上造成道德败坏。要挽救社会道德,首先应加强社会公平建设。”
“拜金”风气令人忧虑
受访者表现出对“拜金”风气的忧虑。对“当前社会金钱至上的风气较重”这一看法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的受访者合计占76.3%。网友“影佛陀”表示,“价值观是道德的根基,‘拜金’体现的却是价值观的迷失。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健康价值观的人,道德水平会有多高。”网友“124.94.65.*”则认为,“道德与金钱是水火关系,一切向钱看,道德必丧失。”
“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还应加大
媒体对“道德模范”的报道和宣传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66.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24.1%的人表示“一般”,“不太同意”不足一成;这一说法的支持度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和媒体对道德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可以继续加大,6.4%的人认为目前的宣传力度刚好,另有11.2%的人认为“力度可以减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