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乌克兰处于内战边缘?

2014年02月20日02:27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乌克兰处于内战边缘?

  2月18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反对派示威者与警方在市中心发生冲突。新华社/俄新社

  2月1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对抗。新华社/法新

  乌克兰示威者与警方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激烈冲突。乌克兰卫生部19日说,示威者与警方在基辅的激烈冲突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其中包括《消息报》的一名记者。法新社评论,18日是乌克兰国内示威活动持续近3个月来最为血腥的一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9日表示,希望乌克兰有关各方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协商对话消弭分歧。

  已有10名军警身亡

  数以千计示威者18日上午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

  2004年12月8日,乌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乌政体由总统—议会制过渡为议会—总统制。2010年10月1日,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

  俄新社报道,中午时分,示威者和部署在议会大楼的警察发生冲突。参与冲突的示威者大都是戴着面具、头盔并手持盾牌的年轻人。现场照片显示,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方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

  乌克兰卫生部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基辅市各家医院共接收351名在冲突中受伤的人员,其中包括79名警察和内卫部队军人等护法机构人员、5名记者、1名议员和3个未成年人。

  另据乌克兰内务部19日上午发布的消息,共有371名护法机构人员在冲突中受伤,大部分人在内务部系统的医院接受治疗。受伤军警中有74人受的是枪伤,目前已有10人死亡。

  反对派与总统谈判失败

  俄新社称,18日晚间,乌防暴警察将示威者驱赶回他们的大本营——独立广场,并开始清场行动。

  警方拆除了广场周围一些街垒和帐篷,驱散示威者。示威者用燃烧瓶、鞭炮和石块同警方展开激烈对抗,警方则动用了高压水龙头。此外,示威者还在广场上焚烧轮胎,制造火墙阻止警方推进。行动中,警方通过扩音器喊话,让妇女和儿童离开广场,因为警方正在进行一场“反恐行动”。

  媒体报道,独立广场聚集了大约2万名示威者。乌反对派领导人、前拳王维塔利·克利奇科在广场上呼吁示威保卫大本营,“我们哪里也不去”。

  克利奇科的发言人说,克利奇科在午夜前赶往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的办公室,希望解决这场危机。不过,数小时后,克利奇科证实与亚努科维奇的谈判失败。

  欧盟考虑对乌制裁

  去年11月,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最近几天,乌克兰国内紧张局势已经有所好转。2月16日,示威者撤离占领的基辅市政府大楼以及几个州政府的办公楼。乌总检察院随后宣布议会1月29日通过的大赦法自本月17日起生效,而且不再追究闹事者的刑事责任。

  对于乌克兰局势意外逆转并爆发流血冲突,欧洲联盟(欧盟)、联合国和美国均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停止暴力,通过对话解决。德国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警告,欧盟可能会对乌克兰领导人采取制裁措施。

  俄罗斯外交部18日说,乌克兰首都基辅局势当天再度激化,这是西方国家纵容政策的直接结果。西方政治家和欧洲机构对乌激进势力的破坏性行动视而不见,鼓励他们升级行动,挑衅合法政权。俄外交部同时呼吁乌反对派放弃威胁和最后通牒,与政府进行有内容的对话,以寻找使国家摆脱深刻危机的途径。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认为,乌克兰正处于由西方国家所煽动的内战边缘。 据新华社

  乌克兰局势缘何急转直下?

  两天前,反政府示威者主动撤出首都基辅市政厅等政府办公楼,以此换取当局大赦被捕示威者。此举一度被视作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妥协,有利于局势缓和。什么原因导致局势如此意外地逆转?

  信号弹:俄欧“加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斯·费希尔认为,反对派与政府的对峙态势因17日“大赦”法案生效而略显缓和,如今突然重新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可能是受到俄罗斯和欧盟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动作“刺激”。

  俄罗斯政府17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20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150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

  费希尔认为,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即亚努科维奇将选定一名亲俄立场的总理组建新政府,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

  反观反对派方面,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两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乌克兰政坛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罗斯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最顽疾:深度对立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据新华社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