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快报

蚌埠市长白金明对话@人民日报: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实录)

2014年03月06日21:00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王捷) 3月6日19时30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白金明做客由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微博共同主办的“微聚中国-百城市长共述中国梦”系列访谈,与@人民日报 法人微博和广大网友以“美好安徽·打造皖北中心城市”为主题进行交流。>>>>>>进入访谈页面

  访谈全文如下: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与人民微博联合主办的“微聚中国-百城市长共述中国梦”系列访谈。2014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白金明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与我们一起聊一聊蚌埠市近年的发展情况。欢迎您,白市长。我们注意到蚌埠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途径都提到要建成皖北中心城市,首先请您谈一下蚌埠为什么要提出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白市长】谢谢你关心、关注蚌埠发展,正如你所说,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写进了城市总体规划,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写进了各份重要文件、讲话,尤其是已写进了蚌埠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蚌埠为什么要打造皖北中心城市,我想6个字应该能概括,那就是“责任、任务、机遇”。

  说是“责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皖北乃至在安徽,无论是城市历史还是文化底蕴,蚌埠都有其独到之处。我经常用一句来评价蚌埠的历史,那就是“古之蚌埠,无地其右,令人敬畏”。几千年来,这里创造过太多的辉煌,展示过太多的雄风,也发生过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蚌埠人遥想和“骄傲”。7300年前,先民在这里驻足定居、繁衍生息,刻下了创造淮河文明的印记。4000年前,大禹在这里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开启了华夏兴盛的纪元。2200年前,刘邦项羽在这里楚汉争霸、决战垓下,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70年前,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这里运筹帷幄,剑指江南,决胜千里。蚌埠还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在20多年前长期与省会合肥并驾齐驱,有“合老大、蚌老二”之称。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当时固有体制障碍和结构矛盾,蚌埠经济一度陷入低谷。历史上蚌埠就是皖北的重镇,重新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利用、发挥好区位、资源等优势,为这一区域未来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担当。

  说是“任务”,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安徽省委、省政府对蚌埠发展十分关注,也大力支持、寄予厚望。省委书记张宝顺在蚌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蚌埠要作为皖北区域特大中心城市来发展,作为皖北和安徽的经济增长极去培育。王学军省长也要求我们围绕皖北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蚌埠经济的升级版。在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也有明确的定位要求,“将蚌埠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光伏、生物、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成为皖北中心城市,带动皖北崛起的增长极。”

  说是“机遇”,这是自身加速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从自身发展态势看。近年来,我们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皖北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触发了崛起,开启了跨越。去年,我们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全部超过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多数在皖北领先,其中7项增速居全省前4。在总量方面,我们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融资总量3个超千亿,产业和社会服务力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区域协调发展看。一个区域的发展,抱团发展比单打独斗更具有优势,而抱团发展则需要一个中心城市的带动。地处淮河流域、人口超过全省一半的皖北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皖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一直是安徽发展的“洼地”和“瓶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来带动振兴发展。选择一个更具基础优势的城市来集中力量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现在有很好的机遇。

  【主持人】 您如何理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蚌埠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来打造皖北中心城市?

  【白市长】我理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但要是区域内最大、最集中的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场所,是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而且应该是在区域内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社会事业相对繁荣,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龙头作用。如果把区域性中心城市比作“心”,那么,这颗“心”的强劲跳动,将驱动“全身”激情、活力,要为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增添新的吸引力,为区域内要素集聚增强新的承载力,为加速崛起、赶超跨越提供新的驱动力。应该说,担起中心的重担,蚌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和明显优势。

  从产业基础来看:蚌埠是解放后国家和安徽省进行工业布局时,打造的一座重要工业城市,工业总量一度占到了全省的1/4,安徽省的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等都产自蚌埠,这也是蚌埠人引以为豪的资本。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主引擎、强动力,一度滞缓的经济开始强劲复苏,重新焕发出老工业基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8个,其中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近三年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的排名每年进1个位次;我们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3,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在农业方面,新中国治淮以来投资最大单项水利工程—淮干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顺利开工,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设立,农业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也落户蚌埠。在去年初首次公布的《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蚌埠位列第8名,也是安徽省6个中原经济区城市、皖北六市中唯一进入前10名的城市。

  从交通区位来看:蚌埠是南来北往的驿站、承东启西的节点,是全国为数不多两条高速铁路(京沪、京福)、两条高速公路(京台、宁洛)交汇城市。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铁首设站、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坐高铁从蚌埠南站到北京南站只要3小时20分钟,到上海、杭州2个小时,到南京40分钟。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水运比较的发达。我们市内4C级新机场也将在近两年内开工建设,总之是“海陆空、路路通”。

  从商贸物流来看:蚌埠商贸物流起步早、基础好、区位优,曾有“小上海”之称,在皖北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和中心地位,是没有争议的皖北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去年,投资40亿元的万达广场、投资超100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商贸项目相继建成开业;开通了蚌沪定时定点快线等两条铁海联运专线;皖北(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工作有序开展,启动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蚌埠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从科技教育来看:我们是省内仅次于省会合肥的第二大科教资源大市,拥有安徽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12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34所,国家玻璃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0所、41所等7家中央驻蚌科研单位和一批地方科研机构。我们还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三个主体城市之一,各项科技指标均居全省三甲、皖北六市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均占皖北六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我们还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设立了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今年开始招生开学。

  从医疗服务来看:拥有三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其中,蚌医一附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省级医院,70%的病人来自皖北周边县市。去年,我们与第二军医大学共建的上海长征医院合作医院正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今年还将推进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妇女儿童临床中心和附属儿童医院蚌埠分院。

  从文化旅游来看,我们的花鼓灯嘉年华是皖北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公园,日均最高接待游客2万人次。总投资40亿元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去年底正式开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将覆盖长江以北市场。总投资36亿元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文化博览园、总投资25亿元的大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看来打造皖北中心城市,你们有历史渊源、有基础条件,你们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怎样实现皖北中心城市的目标?

  【白市长】实力决定地位,发展赢得尊严。我们深知,打造皖北中心城市,不是规划出来的,更不是喊口号能喊出来的,要靠实干干出来,要凭实力和实效。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更是蚌埠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可为的机遇之年。我们将抢抓新机遇、打好主动仗,主动对接、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制约、束缚蚌埠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担负起加快速度、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提高质量的双重责任,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跨越发展能力。

  我们希望把蚌埠建设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温馨和谐”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首先她是区域性特大城市,要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其次还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温馨和谐,要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一定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要宜业、宜居、宜游。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城市是基础。2011年10月,我们启动了《蚌埠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修编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省规委会研究通过。根据新版规划,到2030年,我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2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达到220万人,成为安徽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人口和面积都要接近翻一番,这对城市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我们将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吸引人、服务人、培育人,实现人的城镇化。我们将坚持组团式发展,有序安排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协调推动各功能区高水平开发,着力构建“一心多极”的空间结构。注重新城拓展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同样出彩,按照精准核实面积、精细工作方案、精明控制成本、精美改造效果的要求,启动实施新一轮棚改规划。城市建设中突出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让每一位来蚌埠的人都记住蚌埠之美、感受蚌埠之魂、传播蚌埠之名。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增强经济实力是核心。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和保障,产业是城市的根基和内核,产业与城市同步升级势在必行。

  一是力促工业升级提速。工业是蚌埠基础所在、优势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工业不强,现阶段老工业城市的人们很难昂起头颅、挺起胸膛。当前,我们还缺乏整机、整器、整车类终端产品,龙头企业仍然偏少,重点产业聚集度也不高,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齐抓,全力实施好重点产业“5116”工程,加快发展传统加工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大农业五大重点产业。整合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产业配套中的薄弱环节、缺失环节,上下延伸产业链条,左右延展配套产业,挖掘、生成一批产业链末端、价值链终端产品。

  二是重塑区域商贸重镇。按照省委书记张宝顺“推进服务业提速提质提效,蚌埠等中心城市要率先取得突破”的要求,抓住国家放开服务业准入限制、“营改增”扩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动B型保税物流中心、蚌埠铁路无水港等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巩固和提升皖北商贸中心城市地位。

  三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以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突破口,抓紧落实核心区“一城五园”总体规划,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最典型、最实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弘扬特色文化是根本。文化,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决定着城市品质,塑造着城市精神,支撑着城市发展。要把蚌埠建设成区域特大中心城市,必须像重视经济硬实力一样重视文化软实力,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十分珍惜、悉心呵护蚌埠绵延7300年的文化根脉,充分挖掘和宣传大禹等具有蚌埠印记、蚌埠符号、蚌埠特质的优秀文化,彰显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铸造城市发展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文化名城。重点要把弘扬传承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打造荆涂淮河湾,做大、做实、做美大禹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双墩、禹墟、垓下等遗址公园,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广的特色文化品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大“厚德蚌埠、好人之城”效应,激发群众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意识,让城乡文明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让珠城百姓与蚌埠崛起相融共生,充分展示全体蚌埠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大气、勇气和底气。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营造美好生态是关键。我们将坚持从五位一体高度,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引河入城、拥河发展、环湖集聚、显山露水”的思路,大力活水、全力增绿、强力减污,努力建设“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依山、水映城”的山水园林城市,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双赢、相融共生,打造外地人羡慕、投资者向往、本地人自豪的美丽生态家园。关键中的关键是做好活水、增绿、减污三篇文章。

  一要大力活水。蚌埠伴水而生,治水而荣,也应该靠水而美。蚌埠境内有13条河道和9个湖泊,这在北方很少见。水对蚌埠格外重要、情感特殊,必须切实做好水文章。今年我们将着手谋划开通天河—龙子湖、天河—张公湖环城水系,规划建设天龙河,启动实施天公河工程,使之相融互通,修复沿线生态环境,把水系连起来,让灵动之水跃动魅力珠城。加强河湖管理,推进淮河、天河湖、张公湖、龙子湖“一河三湖”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整治,大力实施退网还湖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养殖工程,净化水质,让清澈水源滋养百姓身心。

  二要全力增绿。水活人更灵,缺树少生机。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绿满珠城行动,努力实现“林在路旁、林在村边、林在水岸、林在城中”。同时,创新机制,通过企业认建、个人认养等办法,调动全民绿化积极性,做到“有地栽、有人栽、有钱栽、有人管”。

  三要强力减污。按照全市域、全覆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以污水、废气、垃圾处理设施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污管网及配套处理设施,在农村还要扶持和引导农民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分散低成本处理生活污水。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继续坚决实行全年全市全面秸秆禁烧,建立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和雾霾天气应急机制,同时抓好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小锅炉、建筑扬尘等重点领域治理,让城乡居民仰望蓝天、拥抱绿色、感受清新。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建设温馨社会是保障。在抓好道路交通、水电气、污水垃圾处理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设施。始终把百姓装在心里,把心放在百姓家里,注重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以民生改善检验发展质量,坚持制度安排与项目建设并抓、托底与抬高并举,加大民生投入,让百姓不断感受到、享受到大发展、大建设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公交、公园、公厕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户籍管理等改革,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到位的制度设计,为进城人员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让农民走得出来,安得下来。

  【主持人】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具体到蚌埠篇章,是怎样的美好愿景?

  【白金明】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也是每个地方的梦。蚌埠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取得过骄人的业绩。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歌谣,依旧拨动着蚌埠人的心弦。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应该是蚌埠人民目前心中的梦想。

  打造皖北中心城市既是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也是措施载体,这不只是蚌埠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皖北地区振兴的需要。

  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发展的责任重如泰山。但我们深信,任何困难也动摇不了赶超跨越的坚定决心,任何挑战也阻挡不了加速崛起的坚实步伐。我们将立足自身,辐射皖北,带动流域,真正发挥皖北四化同步先行示范区作用,通过蚌埠的繁荣发展,把蚌埠打造成为皖北中心城市,把蚌埠建设成为淮河流域核心城市,造福蚌埠人民,奉献皖北人民。在这里,也请更多网友朋友关心、关注、支持蚌埠,为我们的发展献良策、出实招,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来蚌埠安居创业!如果将来人们说,“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那么我们的梦就实现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相信刚才白市长提出的美好愿景也是每位蚌埠市民的美好心愿,也希望通过各方面不断的综合性的努力,使这些心愿早日的实现。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今天的收看,也非常感谢白市长的到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编:王捷、侯钧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