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乌克兰东部三城市亲俄示威者闹独立

2014年04月09日03:1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乌克兰东部三城市亲俄示威者闹独立

  4月8日,在克里米亚城市辛菲罗波尔的俄罗斯移民机构,一名女子拿着新领到的俄罗斯护照。

4月8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民众在州政府大楼前集会。

  4月8日,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乌克兰特种部队士兵在地区行政大楼前持枪警戒。

4月8日,在乌克兰基辅,乌克兰自由党成员与乌克兰共产党成员在议会打架。

  当日,乌克兰议会在讨论加强对“分离主义和其他反对国家罪行”的惩处议案时发生冲突。

  占领乌克兰东部城市顿涅茨克政府办公场所的亲俄示威者7日宣布,顿涅茨克将脱离乌克兰,成立共和国。

  美国国务院7日说,美国打算与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联盟官员会晤,就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升级举行磋商。

  乌克兰政府认定国家面临“肢解”危险,打算在东部地区采取“反恐措施”;俄罗斯则警告乌方不得动武。

  示威者:5月11日前公投独立

  顿涅茨克市是顿涅茨克州首府,这一省份与俄罗斯接壤。

  6日,大约2000名民众在顿涅茨克市的主要广场集会,要求当地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投票加入俄罗斯事宜。抗议民众向在场维持秩序的防暴警察投掷爆竹。法新社报道,有100名民众脱离集会人群,冲击政府办公楼,并升起俄罗斯国旗。

  路透社7日报道,大约120名示威者占领州议会会议室。一名蓄胡须的男子在一面俄罗斯国旗面前宣读声明,宣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成立”。

  不久后,示威者利用扩音器将这一决定告诉给聚集在政府办公楼外的大约1000人。

  示威者称,5月11日前将就顿涅茨克是否独立举行公投。

  法新社报道,大约2000名亲俄民众7日仍聚集在政府建筑外,其中一些人持有武器。

  路透社援引一名亲俄示威者的话报道,示威人群呼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向顿涅茨克派驻维和部队。“没有你的支持,没有俄罗斯的支持,我们将难以依靠自己力量抵抗基辅团体。”

  除顿涅茨克,乌克兰东部6日还有两座主要城市爆发亲俄示威。在卢甘斯克,数百名示威者冲击当地安全部门办公楼并抢夺了武器。在哈尔科夫,示威者冲破警方封锁,冲进政府大楼并从窗口支起俄罗斯国旗。

  乌克兰:“反恐行动”逮捕70人

  代行总统职务的乌克兰议长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7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称上述3市亲俄示威者占领公共建筑显示,俄罗斯分裂乌克兰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图尔奇诺夫说,乌克兰的敌人正在“重演克里米亚剧本”。他说,乌克兰政府6日晚上组建一个“反恐总部”,将对乌东部地区持武器与政府对抗的人采取“反恐措施”。

  乌克兰内政部长阿尔森·阿瓦科夫8日说,乌克兰在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发起“反恐行动”,逮捕大约70名占领地方政府大楼的“分裂分子”,夺回被占领的哈尔科夫州政府大楼。

  阿瓦科夫在社交网站“脸谱”网页上写道:“一场反恐行动已经发起。市中心和地铁站的通行受到限制。不要担心。行动一结束,这些地方将重新开放。”

  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阿瓦科夫的话报道,被捕人士涉嫌“与分裂主义有关的非法活动、组织大规模混乱、破坏他人健康”和违反其他法律。

  美国:“将付出更多代价”

  美国国务院7日说,国务卿约翰·克里当天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通电话,讨论在10日内举行美、俄、乌、欧盟会晤,细节和议程有待商定。

  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说,克里在电话交谈中对乌东部局势表达“严重关注”,怀疑上述城市的亲俄集会不是自发行为,而是“精心策划的活动,获得俄罗斯支持”。他要求俄方“公开宣布,(俄方)与分离主义者、破坏者和煽动者的行动没有关联”。

  克里告诉拉夫罗夫,“俄方如果进一步破坏乌克兰稳定,将付出更多代价”。

  拉夫罗夫8日在莫斯科表示,俄愿考虑参加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多方会谈,以协商解决乌克兰问题,但会谈时间、形式、日程等均未确定。

  拉夫罗夫说,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多方协商应邀请乌克兰主要政党推选的总统候选人参加,他们能够代表乌克兰合法的政治力量,并在美国、欧洲和俄罗斯支持下与乌克兰现政权开启民族对话。

  拉夫罗夫同时驳斥了美国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东部大规模抗议活动有关的指责。他说,这样的指责是“嫁祸于人”。

  俄罗斯:勿对亲俄民众动武

  俄罗斯外交部7日说,外长拉夫罗夫当天与乌克兰外长安德烈·杰希察通电话,警告乌方不得对亲俄示威者动武。“(俄方)强调,必须尊重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居民的愿望,反对以武力回应他们就保护语言、文化和社会经济所提合理要求”。

  拉夫罗夫7日在英国《卫报》网站发表文章,指责美国和欧洲在乌克兰制造分裂,要求他们停止升级紧张局势的言论,重新与俄罗斯合作。

  他说,欧美“长期以来遵循一条无益和危险路线,一直试图迫使乌克兰在西方和东方之间作出痛苦抉择”。

  以2004年亲西方的维克托·尤先科当选乌克兰总统为例,拉夫罗夫指责西方官员直接支持去年底至今年初的乌克兰反政府示威,导致政局恶化。拉夫罗夫还指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持续“东扩”。

  拉夫罗夫提出,为缓和局势,乌克兰应修改宪法,确保乌克兰全部地区享有合法权利并对乌东部和南部地区民众要求把俄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呼声予以回应;确保继续执行不结盟政策;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乌境内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团体的活动。

  他要求北约停止“好战”言论以缓和局势,重新与俄方“认真合作”。

  俄罗斯国家杜马、即议会下院独联体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7日告诉俄新社记者,一个议员代表团可能访问顿涅茨克地区并与乌方人员会晤,包括“支持与俄罗斯议会进行建设性对话”的乌克兰议员。

  反应

  潘基文呼吁

  和平表达意见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7日说,秘书长潘基文对乌克兰东部不稳定局势加剧深表担忧,呼吁消除紧张局势,和平表达意见。

  当被问到秘书长对乌克兰东部近期局势看法时,哈克在例行发布会上说,潘基文呼吁所有对当地局势负有责任及影响力的各方消除紧张局势,鼓励所有人通过和平方式表达意见,使局势平静下来。

  哈克还说,联合国在乌克兰人权监察小组的所有国际职员已完成部署,并已在利沃夫、敖德萨、顿涅茨克等地设立驻地办公室,目前正在招募当地职员。

  应乌克兰和一些民间组织请求,联合国3月中旬决定向乌克兰派遣人权监察小组,以客观了解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乌克兰人权情况,并协助缓和紧张局势。

  波罗的海两国禁播

  俄官方电视台节目

  拉脱维亚当局8日开始暂停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信号,认定俄方对乌克兰局势报道有偏向性。立陶宛也对这家俄官方媒体采取相同措施。

  拉脱维亚媒体监督机构发言人7日告诉美联社记者,8日开始暂停转播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节目,为期3个月。

  禁播令基于拉脱维亚安全机构的报告作出,后者认定俄罗斯电视台3月报道乌克兰局势时主要传达一个观点,即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有权对乌克兰动用武力以保护俄语民众”,这类报道是在为“侵略一个主权国家辩护”。

  俄罗斯外交部人权、民主和法治事务全权代表康斯坦丁·多尔戈夫在微博客网站发帖,批评拉脱维亚当局的做法。

  立陶宛媒体监督机构先前也决定禁播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节目3个月。这项决定7日获得首都维尔纽斯地区法院裁定支持。法院认定,这家电视台的报道“明显带有偏向性,可能意在煽动不和”。

  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均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介入乌克兰政局的方式感到担忧。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观察

  美俄关系:“新冷战”还是“冷和平”?

  乌克兰危机以来,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之后,美国许多媒体在报道美俄最近的紧张关系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新冷战”一词。笔者认为,西方和俄罗斯不会走向一场“新冷战”,而是进入“冷和平”时期,对世界格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冷战的基本要素已不复存在。美俄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逆转,俄罗斯无论在军事和经济实力方面,还是在国家综合软实力领域,都不能与美国等量齐观。此外,双方并没有形成两个完全封闭对立的集团,与“北约”和“欧共同体”相对立的“华约”和“经互会”早已随着苏联的瓦解而进入历史的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经济战将成为一把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前段时间西方与俄罗斯上演的军演与反军演、制裁与反制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颇有冷战一触即发之势,但是细看这些举措,不难发现大多缺乏“牙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与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冷战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所出现的剑拔弩张和“火爆剧烈”场景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新冷战”打不起来,但是并不等于冷战思维已消失。经过此次危机之后,西方与俄关系不会一切照旧,而将进入一个“冷和平”时期。西方将全面调整对俄政策,在维持与俄必要合作的同时,对抗与对立的一面将大幅度上升。

  合作不是基于恩赐,而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即便在克里米亚“入俄”公投最紧要关头,美俄在空间站和伊核谈判的合作都没有受到影响。出于同样的目的,美俄将继续在叙利亚问题、朝核问题、反恐、防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展开合作。美俄合作依然是俄与西方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对抗和对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成为俄与西方关系中的主要方面。西方一些分析人士把克里米亚“入俄”归结于奥巴马对俄“重启”战略的失败,“东线并非无战事”。除了已宣布的制裁措施外,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以达到“孤立”俄罗斯的目的。

  政治上,欧盟取消与俄罗斯峰会,西方把俄从8国集团踢出去,联合国大会通过谴责俄“吞并”克里米亚决议。

  军事上,北约宣布暂时中止与俄罗斯一切合作。北约将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设立永久性军事基地,以缓解部分东欧国家对俄的“不安”情绪。北约与乌克兰将加强合作,透过训练与其他计划推动乌克兰的防务改革。美国计划扩大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军事合作,将向罗马尼亚增兵600人。种种迹象表明,西方与俄军事对峙将进一步加剧。

  能源上,乌克兰危机促使欧盟国家下决心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欧盟国家不但将加快对本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还将努力打通阿塞拜疆、土库曼等中亚国家油气资源输往欧洲国家的渠道,同时敦促美国取消对油气资源出口的限制,增加世界能源供应,削弱俄对其他国家使用能源供应这一“杀手锏”作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非一朝一夕之工,但将对全球能源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美俄冷战打不起来,热战更无可能,将进入“冷和平”时期。为“孤立”俄罗斯,美国将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抽调部分人力物力重新“聚焦”欧洲;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必然向东看,借力亚洲。世界地缘政治将出现重大变化。

  吴正龙(中国前驻克罗地亚大使)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