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访谈

政务微博课堂第6课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用速度说话 “微”力直达网友

2014年05月13日08:27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李娜 实习生刘碧瑶)“自动”+“人工”,全天候实时发布最新地震消息,国内地震速报不超过五分钟。在汶川地震6周年之际,开通不满两年收私信已过亿的@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账号“震长”总结经验:“用心去做事情,大家会感受的到的”。进入微访谈回放

  又快又准:“速报”既保速度又保权威

  不少网友对@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速”没概念,到底有多快呢?5月12日,@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账号,被广大网友亲切的称为“震长”的运营者做客由人民微博和《网络舆情》联合推出的#政务微博课堂#时,通过举例生动的阐释了速报之“速”——四川雅安地震速报用时仅55秒,甘肃定西地震速报用时61秒。对国内地震而言,东部地震速报用时一般1-2分钟,西部地震速报一般用时3-5分钟。也正是这地震信息的发布速度,让不少挑剔的网友对震长“转路为粉”。

  保障速度的同时,@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也不忘信息的权威性,震长说,网友完全可以将他视为“一个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机器人”。这虽是句玩笑话,但用来反映@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一丝不苟却不为过。“所有速报信息皆以严谨为先。”震长具体解释,自动速报技术实现以来,参数来源于我国地震台网的核心枢纽,且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足以确保地震消息的权威性。这也是为什么每条地震速报信息均被不少大V转载的原因。

  此外,@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发布的地震速报信息覆盖面广,一般国内三级以上,国外六级以上的地震一旦发生,都会有速报信息实时发布。且每条地震速报均有严谨的格式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理解。

  凭着对账号的清楚认识和专业技术,@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得到如今诸多网友的支持,也很好理解了。

  半夜“冒泡”:24小时值班 严谨而不失灵活

  不过,@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的粉丝们绝对不会因为账号经常发布专业知识而寂寞,因为震长半夜也会时不时跑出来冒个泡,卖个萌。

  24小时运营的收获是:开通不到两年来堪比“明星”的粉丝活跃度。“到目前,我们一共收到了516万次@,293万次评论,来往私信更是高达上亿封”,此外,震长还利用丰富多彩的网友互动吸引粉丝。

  “我国每天大于3级的地震,平均1~3次,除了这些常规的地震速报微博之外,我们还有些和地震相关的微博以及和网友互动的微博。平均来看,一般每天发布7~10条微博。”

  为追求更好的为网友服务,震长还经常就如何运营微博与其他官微进行交流,积极沟通工作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成为一个严谨与灵活并重的政务微博账号,偶尔冒出来的一两个有趣段子常让网友有接到“彩蛋”甚至“中奖了”的小兴奋。

  当然,线上线下活动也起到点睛的作用,转发微博赢得奖品等小活动虽然不起眼,但大大带动了网友的参与热情,而偶尔出现的一条“鸡汤”微博也让网友深感暖心。这样的做法,既能深刻挖掘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平等性及互动性优势,同时也能聚拢较高的人气。

  做细做精:以技术为依托提升用户体验

  有网友戏言,自从关注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之后,日子就没安宁过。相信不少网友也都被震长一天到晚发来的私信“打扰”过。“当较大地震发生时,为了能及时告知大家,我们在自动发布微博的同时,计算机系统还能给全体粉丝自动发送私信,以便能提醒大家。”

  其实,作为技术达人的震长为提升用户体验可不止出了这一招。先是为了内容的时效性,开发自动发布系统;后是为了让网友了解相信信息,在每条速报微博里都加上了震中地图。在人人都成为手机控的趋势下,为了大家更快的获取消息,@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还开发了手机应用,其中一款叫“地震速报”(有安卓版和苹果版),可实时推送最新的地震消息,用户可以查看地震的位置,以及到自己的距离,还可以查看震中周边的县城、医院和学校分布等。这些做法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并表示期待更多APP的推出。

  对目前取得的成绩,@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并不满足,谈到以后的计划,除了继续“用心”为网友提供服务外,震长还打算进一步提升地震速报数据的产出速度和精度;另一方面,“和更多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入合作,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影响”。而这些改善计划,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提升网民防震意识,提高公众减灾能力。

  相关链接:政务微博课堂系列微访谈

 

(责编:李娜、孙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