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老蒋(微博头像)
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 蒋阳兵
“你只看到我的荣耀,却未看到我的泪水。你有你的阴谋,我有我的律法。你嘲笑我无房无车,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未经司考的洗礼。你可以轻视我的存在,我们会证明这是法治的时代。法官,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与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是伤痕累累,也要义无反顾。我是@法官老蒋,我为自己代言。”
“@法官老蒋”的博主,真名叫蒋阳兵,是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2011年4月,他开通了实名认证个人微博,成为全国最早创立个人微博的法官。迄今为止,共发布微博34216条,粉丝和听众达到70800人。
2012年12月,“@法官老蒋”的微博被评为“全国十佳政法官员影响力微博”。
2013年12月27日,“政法新媒体年度峰会”在京开幕,“@法官老蒋”,荣获“全国十佳法官影响力微博”第三名。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府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评选出全国党政机构微博客100强及党政干部微博客100强,其中“@法官老蒋”位居广东省5个党政干部微博客上榜之首,发布微博的数量最高。
微时代,人微言重
仅仅140字的互联网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管治方式,微博为司法打开了一个化解矛盾、沟通信息的渠道,从此司法得到另一个理解的空间。
“将法治精神、法律思维融在血液里,化在心里,践行于行动中!在法律的世界里,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法官老蒋在微博中写到。此一言,道尽了他作为一名法官的心声。
“法官在这个微时代不能失语,要勇于站出来,为这个群体代言,展示这个群体的正能量。”这是蒋阳兵开通实名微博的初衷。
“法官以个人名义“发微”,能让网民感受到亲切的“街坊味儿”,实名微博是以独立、严谨、渊博、以职业共同体为荣并勇于担当的法官群体,最好的宣传、最好的公关,也是法官群体自身能力塑造和司法形象展示的重要平台。”
微普法,循循善诱
“网友@猫喵痱发来私信,说他们小区的物业公司未经物价部门批准乱收停车费,引起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冲突,问如何是好?”
老蒋收信后从双方物业服务合同民事法律关系和政府行政管理等方面向该网友分析了如何维护自己权益。后该小区业主向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投诉后,物业公司停止了乱收费行为,及时化解了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我没做什么,但对于该网友来说,却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像这种情况很多,借助“@朋友”、“#话题#”等微博功能,“法官老蒋”经常主动向其他关联部门、提问群众等发布法律讯息,很多网友都是冲着“老蒋”的法官称呼进来咨询的。围绕网友反映热烈的工资支付保障、伤害赔偿、求职求学、合同签订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法官老蒋”对这些百姓法律问题实行了精准式普法,通过留意苗头性的、多次转发的微博,透过网络语言深挖矛盾纠纷信息,开展热点案例讨论、一对一在线解读,先后发布微普法讯息千余条,为网友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320余件。
微公开,自我鞭策
“#拍案#239-2《模糊—评湛江中院(2014)湛中法行终字第7号行政判决.规划行政强制.审判长@法官老蒋》将被诉行为是否合法这个审判任务当作争议焦点,是开太平方,似是而非。争议焦点应当是:涉案建筑物是否位于乡、村庄规划区?镇政府如不能证是,则应以证据不足判其败诉。”这是其中一名网民@阿些和 对老蒋担任审判长的行政判决提出的批评,他认为判决归纳的焦点问题不恰当,老蒋主动与该网友交流,探讨,听取其意见,得到了对方的肯定。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行为,事实上这是法治的一种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普通民众能关注到这些民告官的行为,并且进而关注到我的判决,我感到很欣慰,事实上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作为法官,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要改变只埋头办案不关注群众期盼的思维,适时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更能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当我们问及网友评论法官判决时,法官老蒋答到。
裁判文书的上网,司法公开的推进,意味着法官所做判决并不只是影响案件的当事人,而成为社会的一种公共资源,特别是一些敏感案件,一些法律规定尚未完善的案件,社会关注的判决,使得很多法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能有一个交流的平台,直接面对面释法答疑,无疑使司法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境界。
微交流,思想碰撞
“在微博江湖中,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因身份、职业、素养、个性的不同,而具备着各种各样的“脸谱”,在这群人中,有高官“微”言者,以140字影响、带动一批人,进而推动中国网络问政进程;有“微官”施政者,对百姓冷暖体察入“微”,为民生疾苦奔走出力;有专业“精微”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答疑解惑,直面社会与人生。能和这些前辈交流,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感觉与智者是如此的接近,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老蒋通过微博平台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社会实务工作者互动交流,拓宽了视野,学习到了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司法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重要阵地,成为社会沟通交流的必经渠道时,官员不能缺席,学者不能缺席,舆论不能缺席,更多的官员微博脸谱,更多的微博问政的方略,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法官老蒋,以其司法者的独特观察视角,与智者交流,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使新一代法官寻求到自我提升的新路径。
微公益,积微见著
2013年7月10日,“@法官老蒋”转发了一条微博:“@孙文宇-4岁白血病患儿,广东吴川县振文镇年仅4岁的小孩,不幸患上白血病。现在湛江市广东附属医院就医。为了医治小文宇,家人倾尽所有积蓄,四处筹资,已花费20多万元。据医生所说,小文宇做骨髓移植手术至少要再药费30万元,否则将没有生存的希望。小文宇天资聪明,懂事,让人心痛。期待您的帮助!”
这一公益微博发出后,为小文宇筹得社会公众捐款数万元,并使小文宇得到有关公益组织的救助。小文宇的父母向法官老蒋发来了感谢和祝福。
“微博的另一功能是关键时刻守望相助,法官也是人,在看遍了各种纷繁的矛盾纠纷之后更觉得人间真情可贵,能利用小小指尖键盘,救助受困群众,让人感觉到公众参与力量的强大,人间真情的可贵。”法官老蒋对其发布的公益微博的微能量感到无比欣慰。
微宣传,显正能量
2014年4月17日,“ #工作动态#把巡回法庭开到渔民身边---遂溪县人民法院杨柑法庭就地为渔民解决纠纷。4月17日下午,遂溪县杨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活动,把法庭开到渔民身边,为当地渔民就地解决渔业纠纷提供便民服务,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意识,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这个湛江市偏远县区的小法庭的为民举措在“@法官老蒋”的微博宣传下,让全国39.6万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我们知道微博带来的是一种‘碎片化阅读’方式。在上面那条碎片化的信息中,网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官民对立的紧张感,用微博发布贴近民生的司法信息,让司法更具有亲民感,同时也消除不少隔阂和误解。”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无论法官还是法院都不能固守原有的传统宣传思维,学会使用网络语言发声,真诚对待每一位网友,理性回复每一种声音,不回避不推诿,才能赢得民众对司法的信任。”
微思考,微者思危
“#舌尖体(法官版)#写完判决书了,@法官老蒋弯腰关上电脑,用滚烫的开水泡制了一碗腾着热气的老坛酸菜面。中国民告官法官们更偏爱拉上窗帘,在黑暗中享受这独特的美食。这是现代工业给一天辛苦劳作的人最好的馈赠。湘南出生的老蒋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多年,口味已变清淡,他往往不加调料,任由脸颊自然淌下的热汗补充恰当的盐分。”
从如履薄冰浅尝辄止到渐入藕花深处,从开始创博身边的同事朋友的不理解,到现在成为了关注他的粉丝,法官老蒋在慢慢利用它的微影响力扭转大家对网络时代话语权的看法。在蒋阳兵的微世界里,有太多的际遇,有各种学术火花的碰撞,有各类案件的抨击,也有各类人间疾苦的求助。作为微博维护者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微博给社情民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也给我们政法机关如何促进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博容易维持难,法院微博、法官个人微博要在更广的维度、更深的层次上推进司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任重而道远。‘@法官老蒋’力量目前还比较薄弱,方式方法也还需要继续探索。筚路蓝缕,继续在摸索中前进吧。”在谈及自我审视微博能量时,这个80后的年轻法官露出了深邃而自信的神情。
从“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到“7-23”动车追尾事故,从湖南瓜农被打致死案到广西刑警醉酒开枪打死怀孕店主案,微博与中国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困惑相遇,无数个只言片语汇聚在一起迸发出的“微力量”,时常从不同的维度推动事态发展轨迹的改变。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微博用户已达3亿,占中国网民总人数4.85亿的61%。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使微博成为一种开放式的舆论渠道,并由此被称为一种“自媒体”。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放下身段,敢于发声的年轻法官不止“法官老蒋”一个,这一群80后法官,他们就像初生的朝阳,利用他们的微世界酝酿着正义的活力与激情,给司法界带来了一缕缕和煦的阳光,传播着一股股正能量。(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