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访谈

周蓬安:对烟草广告就要一棍子打死

2014年09月04日11:01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刘云 实习生张雯)8月31日,从成都飞往北京的联合航空KN5216班机上,有乘客在飞机飞行途中和等待加油的过程中吸烟,引起机上其他乘客不满,这一事件引发社会讨论。而就在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广告法修订草案,有委员建议全面禁烟草广告。禁烟广告入法是否合理?公共场所吸烟为何有令不止?9月3日13时,安徽芜湖政协常委周蓬安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为我们解答“烟控”为何“难”。>>点击进入微访谈回放

  占世界总人口19%的中国,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烟民,烟民总数量已达3.2亿,年消耗香烟达2万亿支,全球40%香烟系中国制造。“烟控”如此之难的原因究竟何在?周蓬安认为主要在于烟草业政企合一的特殊体制。他解释道:“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虽两块牌子,但却是一套人马。作为政府部门的烟草专卖局,要履行公约规定的烟控义务;可作为烟草公司,又要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 “简单地说,就是“左手烟控,右手售烟”,而这两种角色又永远无法调和。”

  烟控不力,甚至会导致国家形象受损。周蓬安提到,2009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中国得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奖项——“烟灰缸奖”。中国“获奖”的原因,是“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周蓬安观察到中国制造的烟草制品包装盒上,标识那是“内外有别”。例如,出口到泰国的“中华”烟外包装上,是吸烟者溃烂的嘴唇和几颗被熏黑的残牙的特写图片。周蓬安认为:“国内的“中华”烟,包装典雅大方,富有喜气,被视为身份的象征,成为中国礼品首选之一,虽然也标有“吸烟有害健康”,但因为字体太小,警示作用微乎其微。”

  因此,周蓬安认为虽然烟草业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抽吸的困难较大,只能科学的逐步控制,但是,对于烟草广告就该“一棍子打死”。因为如果不是全面禁止,烟企必然会利用慈善名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改变“毒企业”形象,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将会形成误导。他说:“习惯于变通、打擦边球的烟企,加上某些执法机关的‘配合’,最终一定会突破‘只捐钱,不留名’的限制,从隐性宣传发展成为直接的广告促销。”

相关链接:大智汇系列微访谈

(责编:刘云、孙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